导语:
学习不应只是导致知道,学习应该导致运用。
01
当我们羡慕他人获得的成就时,往往会好奇的询问对方达到成果的秘诀,但往往,问出的答案却会令自己大失所望。
因为他们给的答案太常见,有些甚至是我们所认为的“常识”。
比如,你问一个身材健康苗条的女孩子维持身材的秘诀,她可能会说:“少吃多运动。”
你会觉得她在敷衍你 —— 这事儿我早八百年前就知道了,我咋没瘦下来呢,还“少吃多运动”,拽什么拽?用你说!
再比如,你问一个事业有成的朋友是怎么创业成功,或者一个文豪作家怎么写出那么多优质文章的,他也可能回答你:“选定一个方向,做下去就是了。”
你同样会觉得对方的回答没有诚意。为啥?因为太简单了,这道理谁没听过呢。
我们太多次数的听到人们嘀咕这样的句子:
“这我知道,就是个常识。”
但,却没有几人在过后会认真思索这样的一个事实,那就是:
很多事情很多人都知道,但却很少有人做到。而我们最需要的,或者说改变的唯一途径,偏偏就是“做到”。
02
美国作家、诗人 格楚徳·斯坦 曾说:
每个人一天到晚接收到太多信息,以至于它们根本不起作用。
信息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习、促进生存环境的改善,而“学习”的最终导向应该是“学以致用”。
可反观当下的生活,我们用微信聊天,用微博看段子,用视频追娱乐,用电视看肥皂剧,就连打开网页看的也是一条条为蹭眼球分外努力做出惊悚标题的新闻,而不是真正的时讯信息。
有人说我们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反而脑子更空了,我很深以为然。
当然,也有一些人,他们能回归获取信息的本质,让生活落地,让行动扎根,于是获得了各行各业属于自己的成就。他们也正是我们要仿效、反思、学习的对象。
所以今天,我们所要思考和探讨的,也正是,是什么让他们完成了从“知道”到“做到”的历程,是什么让他们知行合一、落到实处。
03
首先,寻找到你使用信息的理由,并强化它。
每个人做每件事都是有着背后的意义的。
也许你说,我没觉得啊?吃薯片看剧有什么意义?
而我会回答:大概你是为了放松,或者逃避去做一些你更应该去做的事情。
维克多·弗兰克曾说:
当人把他所做的与他所看重的联系在一起,意义就产生了。
事实就是这样,当我们没有发现自己当下行为的意义时,往往也是因为我们没有寻找好上面这句话的答案。
而目标也是越清晰越好 —— 为一个月后能拍出漂亮的结婚照这个具体目标而努力的,远比为了更“优质迷人”的大目标而努力的人,要更拼更有动力。
因为在这其中能找寻到的愉悦性、目的感、成就感和价值感是目标空泛,或者没有目标时所不能比拟的。
找到自己做事的意义,然后强化它,就能如在大海航行时找到了灯塔。只有明确了方向,才能在任何大浪来袭,或者狂风暴雨中明确自己应该做的是什么 ——一切为了最终到达要去往的方向而努力。
人之所以轻言放弃,是因为看不到坚持下去的意义,看不到这份付出与努力背后的性价比。意义越重大,性价比越大,“买卖”越划算,人越会付出努力。
04
其次,知道自己正在做什么才不会迷失、最终放弃。
时时以审视的眼光看待自己正在做的行为,是一种很好的习惯。
站在一个客观旁观者的角度,去评估自己当下的做法与目标差距几何,这能更有效的帮助人们找出自己的借口与逃避的时刻。而借口越少、逃避的越少,越能做出有效行动。
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时刻:
明明作业一大堆,但按耐不住自己想开电视或者电脑的手,明知这样不对,可是控制不住自己那颗浮躁跳动的心,可是真玩上了游戏或者看上了电视剧,却又觉得忐忑不安、心神不宁,又觉得这快乐中总是少了几分欢愉。
这少的是什么呢?
就是心安。
踏实的努力、从客观的角度评估自己行为并及时约束自己,能让自己生活的更加心安。
而心灵的安宁是一种很重要的状态,它能掌控我们是否快乐,能带给我们良好的休息和真正的放松,能让我们处于一种宁静和谐的状态,而这都是能长久维系我们努力状态所必须的。
有人觉得自己一时没有努力,随后产生的“愧疚”心理能支撑自己走的更久。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愧疚感”累加的多了,会触及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到了一定程度会觉得“积重难返”,很容易变得破罐子破摔。
所以,靠“负负得正”的方法是不可取的。正确的途径,是让自己用第三者的角度及时的教导自己、约束自己、鼓励自己,从而让自己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心理认同,得到发至内心的问心无愧、心满意足。
这个时候,你的点滴努力都能让你有更幸福的感觉,而不是在“清偿债务”。
05
第三,虽然生活会时有意外发生,但广义上始终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
这不是说技巧无用,恰恰相反,真正的处理事情的技巧(而不是投机取巧的“技巧”),是能够让事情更加高效的,这是经验的累积。挖掘出更高效的努力方法永远是积极努力的一部分;是包含的关系,而不是替代的关系。
人要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虽然眼前看不到结果,但切勿急躁。
达·芬奇画鸡蛋的时候,也曾质疑过画这玩意儿的意义,更何况还不是那么有毅力的我们 —— 质疑是正常的,动摇也是正常的,但都请继续努力。
垒了两块砖就想看到高楼大厦的效果是不现实的,扎扎实实的先付出一阵儿,别故作“聪明”的思考太多,要给事情一个“量变引发质变”的过程。
你我在这广大的天地间都不是什么太巨大的存在,老天是没有那个精力也没那个兴趣去有意为难的,所以,不要感慨什么“老天是不是跟我做对”,它没时间。
我们只需要做出该做出的部分,时间自然会给自己一个结果。
凡事别心急。
06
第四,在做事中找到做事的乐趣。
念经是枯燥的,但如果一个人读懂了其中的内涵却会觉得洗涤了心灵;
打扫卫生是烦躁的,但如果一个人觉得这不仅是在打扫屋子的卫生也是在打扫心灵,它就会变得神圣。
很多我们日常的琐事,换个角度去看,都能发现其未曾察觉的部分。
愉悦的感觉源自心灵,来源于一个人本身的喜好、意愿,以及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所以,愉悦感产生的途径也是因人而异的。
但任何事物总是有着多面性,我们不必人云亦云,也总是可以从微小的细节处找寻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而一旦找到,你再做的就将不再是枯燥的工作,或者机械的重复,你将会觉得自己活在了一片乐园之中,正在做着幸福的事,搭建着属于自己的快乐王国。
你可以自己与自己比赛做题,也可以当自己的老师给自己备课;
你可以从枯燥的EXCEL表中解脱出来,用一个又一个新的方法完成重复的工作,让它成为你的神奇宝贝,不止提升效率还能收获快乐;
你也可以从每天蹦跳锻炼时,从思考“时间怎么还是没到”,到关注自身肌肉、关注自己的呼吸,关注自己一点点变得强大的感觉,从而收获掌控感和力量感,而不是再空耗时间、急于休息。
就像前面所说,只要找对看待的角度,你可以在打扫干净房屋的同时也打扫干净了自己的内心。
07
改变不是一件苦差事,它本是一件充满乐趣的事情,但能否Get到这一点,还是取决于你的态度。
谁都无法在茫然不知所谓、疲惫不知所终里做到“始终如一、坚定前行”,但我们只要改变了行进中的状态,一直坚持下去就不再是一件不可及的事情。
信息为了交流,交流为了进步,学习的的目的不应只是让人们知道一件事,更应该的是让它转化为能力,学以致用、改善生活,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通过今天提及的这些方式,前后关联、层层递进,相信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走好从“知道”到“做到”的道路。
希望我们都能够,享受过程,收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