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有没有遇到过某个问题,怎么想也想不通?不知道怎么办?这时候,不妨试试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人们习惯于沿着事物发展的正方向去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其实,对于某些问题,尤其是一些特殊问题,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从求解回到已知条件,反过去想或许会使问题简单化。
逆向思维,顾名思义,就是朝着常规思维的反向来思考。要到河对岸,水深无桥又无船,你又不会游泳,那怎么办?是造船、造桥、学游泳?还是另辟蹊径绕过去呢?又或者,是不是一定要到河对岸才能达到你想要的目的呢?都是可以用来思考的角度。
台风来袭,天将降大雨也,可你又非出门不可。穿雨衣穿雨靴再加打伞,基本也都逃不脱湿身的命运。那怎么办?逆向思考。既然怎么都是一湿,干嘛不就让它湿呢?穿上最短的裤子,穿上能湿水的凉鞋,用塑料袋装好上毛巾和换的衣服,打着伞就冲呗。到达目的地之后再换干衣服好了。
在工作和生活中,逆向思维都有用武之地。昨晚女儿怯怯地跟我说:妈妈,我跟A同学借了一本书,看完后又借给B同学,结果B同学怎么也不还我。你能不能帮我买一本还A同学?
这要放在过去,我很可能会生气然后责怪她。但刚刚看过的《正面管教》中说,每一次犯错都是进步的机会。于是我想,这也是一个她吸取教训而进步的好机会呢。
我问她,你跟B同学熟不熟?她为什么不还给你?
女儿回答说不太熟,问了很多次,B同学还是各种不还。
我说:好吧,那你觉得从这件事上,你知道了什么呢?
女儿说:我知道了不要借书给不熟的同学。
我说,对,书我可以帮你买来还A同学,但是钱要从你的零花钱里扣。
女儿欣然同意。
她没有被骂,我也没有生气,书也还了,但更重要的是,她吸取了教训,知道借出东西给人需要谨慎。一举多得。
那么逆向思维有无局限之处?想想可能就是有时候思维太发散,想得太多的情况下,有可能无法做出抉择吧。好像各条路都走得通,结果犹豫不决、踯躅不前,不知道哪种方法更好。就像大学毕业,是考研、就业、创业还是gap year?
因此,光有逆向思维还不够,更需要有判断力和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