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类这本书是想向我们介绍一些成功的人的原因。他的分析方法不是单纯的用数据说话,即单纯的实证主义观念,还有自己的思考。单纯用数据证明,会有很多偏差。
这里面有个观念是这样的,个人的努力是重要的但是很多人并非只靠自身力量,还与他所拥有的资源分不开。不过即使拥有丰富的资源,个人还是需要努力,10000小时法则就是最重要的成功因素,没有勤学苦练,再天才也是白搭。
本书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谈的是机遇,第二部分则是文化传承。在第一篇目当中,作者举出了一系列的例子,来证明成功的要素,他认为有出生时间、家庭背景,当然与个人的天赋离不开,还要个人的勤奋努力,昨天读到的10000小时法则就是如此。
近年来争议比较大的一个话题就是寒门的子弟出路在哪里。过去大家都比较穷,富裕人家很少,所以没什么可争论的。而如今,城乡差异加大,贫富差距加大,个人家庭背景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因素。确实很多贫困学子他们走出了大山,取得了好的成就,然而大部分的数据显示,很多出国留学有所成就的人,还有拥有一个较为宽裕的家庭条件。即使是过去很贫困的孩子,他们到了大学, 获得帮助,也是一种资源背景的支持。所以学校的选择依旧重要。毕竟资源在那里,如今大数据时代,人人都很努力,人人都有拼搏的心态,那还有什么可比性,重要的就是资源。
出生的年代也很重要,生不逢时,自古以来都有人这样感叹。因为很多机遇说不准,但是他又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比如八九十年代的下海,如果是90后,很少有机会参与。再比如现在的互联网加,40年代的很难再进入该领域了,毕竟精力有限,所以我们要抓住当下的时机,好好把握。
阅读的内容是第二章节文化传承。作者详细分析了荣誉文化,家族文化,稻田文化和西方独特的文化教育方式。我认为最主要的还是中西方的教育方式对比。其实还是一种儒家体制下的尊卑等级制度和西方自由主义教育方式的一种对比。
我认为两种教育模式都有可取之处,儒家的尊卑等级在某些方面能够提高效率,因为个人依据他的尊卑,或者他的经验丰富程度,作为权威来源。而西方的教育培育模式属于种自由的模式,他认为所有人都是生而平等,所以在培育方面没有尊卑等级之分,因此小孩儿可以自由发展,选择他们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所以说西方很多人具有发明家呀,创新性啊,或许是这样的原因。但是天才还是需要不断勤奋的努力,因此又需要我们的稻田文化,不断勤奋耕耘。10000小时法则。所谓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那些成功人士,并不是一蹴而就,也是耗费了许多精力和心血才能达成当今的成绩。这是我们可以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