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罗纪世界1》上映的时候,我没有去电影院看过。为什么没有去看?不记得了,可能是担心《侏罗纪世界》是《侏罗纪公园》的简单重复吧。
机缘巧合,最近闲来无事的时候,偶尔看了《侏罗纪世界1》。由于《侏罗纪世界1》的故事里,含有很多向《侏罗纪公园》致敬的成分,这样处理就比较巧妙,既避免了简单重复前作,又借用了前作的背景。
电影市场发达的一个直接的缺点就是,我们观影经验越来越多,多到没了新鲜感,多到不仅仅会看热闹,还会看门道。这对于电影创作人员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就比如我个人对《侏罗纪世界》的观影体验。1993年,《侏罗纪公园》上映时,可以说是恐龙这个物种第一次在大屏幕上复活。当然,我不十分确定,至少在我的观影体验里是这样。
第一次看到活的恐龙在大屏幕上兴风作浪什么感觉?
第N次看到活的恐龙在大屏幕上兴风作浪什么感觉?
这就是《侏罗纪公园》和《侏罗纪世界》的最本质差别。
人生只若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什么意思?鬼知道什么意思。
艺术工作者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创新。创新有很多种。对于电影创作者来说,大多数人只能做到新瓶装旧酒。就是说,看上去是个新故事,实际上是个老故事。拿《侏罗纪世界》来说,只不过是重复了《侏罗纪公园 》“科学狂人制造怪兽——怪兽失去控制”的老路。
在这一点上,我觉得《侏罗纪公园》更有诚意。因为《侏罗纪公园》是真正的创新。
《侏罗纪世界2》就更逊了。
我在电影院看完了《侏罗纪世界2》。感受是什么?这明明是个恐怖片。我很庆幸没有带我胆小的儿子看这个片子。否则他可能会全程躲在我怀里说“爸爸,我害怕”。
《侏罗纪世界2》里一惊一乍的情节,已经有点儿矫揉造作了。作为一部怪兽、科幻、灾难电影来说,过多的恐怖情节,未免格局太小了。
这还不算什么。当暴虐迅猛龙躺在笼子里装死并露出狡黠的笑时,我心里想,完了完了,《侏罗纪世界》必将落入另一个俗套。
什么俗套?
当恐龙有了比人类还高的智慧,还有什么说的?它们早晚有一天会统治世界啊。
只是,暴虐迅猛龙这个《侏罗纪世界2》的大BOSS,却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强大。在《侏罗纪世界1》里,大BOSS需要几只迅猛龙和另外的霸王龙一起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才能被打败;而《侏罗纪世界2》里的大BOSS,出场阵仗虽然了得,也卖足了关子,但是却被Blue单枪匹马就搞定了,而且还是从屋顶掉下去被雕塑戳死的。WTF?!
这是为什么?
难道是为了突出Blue的强大?
因为Blue才是侏罗纪世界的主角。
可以想象,《侏罗纪世界》三部曲,必然是恐龙之王Blue的成长史。第一部,小试牛刀;第二部,风采初现;第三部,王之崛起。
当《侏罗纪世界2》的最后,Blue站在高山上望着远处的世界,我就知道,第三部,该Blue大展身手了。
第三部的故事情节是这样的。
恐龙和人类共生,并有冲突。人类世界的反击,激发了Blue的兽性和对抗,为了生存,Blue率领恐龙开始了和人类夺取生存权、控制权的斗争。
Blue渐渐走到了人类的对立面,也就是欧文的对立面。
欧文已经无法和Blue沟通,恐龙之王已经不再是那个唯欧文命是从的懵懂少年。
那怎么办?人类必须胜利,谁来搞定大BOSS?
当然是梅茜。当她在看欧文训练小Blue的视频时,当她学恐龙的样子歪歪头时,当她释放所有恐龙时,我们就应该感觉到,梅茜迟早会上场的。
至于如何上场?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这就有待于编辑们的创作了。
我所担心的是,侏罗纪世界的恐龙们,无非是成了披着恐龙外衣的人猿星球或者其他人类制造又脱离人类控制的电影主角。
这是编剧脑洞大开的体现?
不不不!这恰恰是编剧们懒惰或者偷懒的表现。
编剧们太善于描写人与人或者人与具有人的智力甚至比人还高的智力生物之间的勾心斗角。恐龙有了智商,编剧们就不需要智商了,按套路来就行了。
不过,管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