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迷信与感情

其实《论衡》已经读完很久了,全书的精华,都集中在《卷二十·论死篇》。

里面关于“鬼”是否存在,从各个方面,做了非常详细的论证,最终说明:鬼是不存在的。

这个道理我们现代人都懂。

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很多行为,又是在相信有鬼神存在的前提下进行的。

比如各种祭祀,人们在特定的日子里,拜祭神明或逝去的先人。

据说因为“天地银行”的面额越来越大,人们已经开始担心另一个世界的通货膨胀问题了。

科学告诉我们说,人去世后就不复存在了。

我们中华民族的传说里,关于生死的观点:人一旦去世,喝了孟婆汤,过了奈何桥,好人会转世为人,坏人会下地狱,或者转世沦为畜牲,受各种苦楚。

对宗教的了解不多,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其中的“修来世”一条,越来越觉得能理解了。

当一个人大半辈子过去依然无所建树,平平淡淡的生活中,总得找点寄托。

我们现代人可以“搞钱”为目标,在经济还不发达的时候,人们还是要有希望才能活下去。

倘若一个贫苦人家,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如果精神再无所寄托,可能会有更多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宗教与政治,应该一开始就是共生同成的吧。

说完以前的事情,再来说说现代人的迷信鬼神的缘由。

据说越是身居高位的人,越是迷信“菩萨保佑”、“祖宗保佑”,而且对风水很在意。

普通人每天的生活太简单了,每天三点一线,多年如一日,所以不怎么热衷于求神拜佛。

但身在高位的商人或官员,生活中充满了不确定性。成功了,可能是运气,也可能是实力。所以他们会更加迷信。

而且很玄的是,据说有一位大人物,已经移居海外,生意做得特别大。

他每次过年回乡祭祖,来年必定顺风顺水;有一年实在走不开没回乡祭祀祖先,结果第二年各种不顺。

这到底是巧合还是祖宗法力无边,当然无从考证。但就算是偶然,大家也愿意为了自己的事业,多加上一重保险。

就算抛开这些不谈,普通人家的拜祭先人,其实更多的是怀念先人的一种仪式。就像电影《寻梦环游记》里说的一样: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

电影里说,人有三次死亡:

第一次,当你的心跳停止,呼吸消失,你在生物学上被宣告了死亡。

第二次,当你下葬,人们穿着黑衣出席你的葬礼,他们宣告,你在这个社会上不复存在,你悄然离去。

第三次,是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把你忘记,于是,你就真正地死去。整个宇宙都将不再和你有关。

有亲人离去的家庭,在刚开始的时候,都不会觉得家人是真的不在了,只会觉得自己的家人只是睡着了,或者只是出了个差,去了远方。

家里的东西还是故去的人收拾的;亲人的衣服还在衣柜里;仿佛你一呼唤,那个熟悉的声音还会响起,还会有往日亲切的笑容,还有会那个让人心安的声音。

然而,时间过了一个月,两个月,那些痕迹一点点淡去,我们才能接受,自己的至亲是真的走了,已经阴阳两隔。到这个时候,才真正地体会失去亲人的悲痛。

我想没有人会在这个时候去怀疑有没有鬼神的存在,只要能再相见,无论是人是鬼都可以。

所以关于鬼神的问题,我们也不用再纠结了。心中坦荡,自然无所畏惧。但感情也要找个地方寄托,祭祀、拜神也是可以理解的。

只要不影响别人,都好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1...
    张雅苑Momo阅读 4,551评论 0 1
  •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是集祈福攘灾、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
    命泽阅读 5,173评论 0 1
  • 萃》:大地选萃 ·《周易》中的《女娲造人》 2017-03-06 05:13阅读:587 《萃》:大地选萃 ·《周...
    兑易说事阅读 10,128评论 1 3
  • 改变命运的秘诀 《了凡四训》又名《命自我立》,是中国明朝袁了凡先生,结合了自己亲身的经历和毕生学问与修养,为了教育...
    仁木阅读 12,549评论 1 35
  • 腊八节的习俗多种多样,尤其体现在饮食上,我国各地的腊八节所吃的传统食物各有不同,不过,大多数都会吃腊八粥,除了腊八...
    哦呵呀阅读 4,260评论 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