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根本、发现需求、公众参与,建设人民城市

       总书记去年考察上海时,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深刻回答了城市建设发展依靠谁、为了谁的根本问题,深刻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城市的重大命题,为我们深入推进人民城市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在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如何建设人民城市,怎样建设人民城市才能让人民满意,是我们要思考并践行的关键问题。我认为,落实好“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要立足根本、发现需求、公众参与。

        首先,建设人民城市要立足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核心。人民是城市建设的基石,群众路线是党安身立命的优良传统。城市治理的好不好,人居环境优不优,政府施策够不够“接地气”,群众的感受最直接,也最有发言权。特别是在去年疫情的特殊时刻,总书记那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掷地有声,完美诠释了什么叫“人民城市为人民”。因此,人民城市建设应当以维护群众切身利益、谋求群众切身福祉为出发点,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对准群众的需求、体现群众的意愿,以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城市治理实效的唯一标准。

       其次,建设人民城市要善于发现群众的内在需求。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如何将社会资源与群众需求精准对接,是政府工作的一道“必考题”。领导干部应当沉入基层,倾听民意,才能掌握第一手鲜活的资料,切实把准群众需求脉搏,发现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找出人民群众需求和城市建设的共鸣点。

       最后,建设人民城市要发挥公众参与的社会效能。在利益多元化的今天,人民参政议政意愿愈发强烈,因此公众参与已经成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一环。唯有以人民为中心来考虑各项工作,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才能在群策群力、因地制宜中找到精准治理、城市建设的发力点。用好社情民意反映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听证等制度,畅通人民参政议政的各种平台,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有序参与优化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性,才能在实现城市治理现代化上有新突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欧盟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覆盖社会、环境和经济3个主要领域,其中智慧社会建设以人为本;智慧环境建设以节能减排为重点,保障...
    moreartedu阅读 477评论 0 0
  • 表情是什么,我认为表情就是表现出来的情绪。表情可以传达很多信息。高兴了当然就笑了,难过就哭了。两者是相互影响密不可...
    Persistenc_6aea阅读 126,190评论 2 7
  • 16宿命:用概率思维提高你的胜算 以前的我是风险厌恶者,不喜欢去冒险,但是人生放弃了冒险,也就放弃了无数的可能。 ...
    yichen大刀阅读 6,122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