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遭遇重大变故,课室全部被拆,孩子没地方上学,从某种角度来说,好像一夜回到了解放前。但是事实上,我们已不再是解放前的我们,我们在探索教育这条路上已经走了很多年,这更像是一个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过程,有如凤凰涅槃。在物质身体燃尽之后,从那熊熊的火焰中,在寂灭的这段时间里,每个身在其中的人能否从中领悟到什么,然后以一种全新的模样重生?还是说仍然抱着一堆灰烬,固守着原有的思想和套路?教育是一个永远止境探索的过程,就如同我们对自己的探索一般,我们不断的刷新自己的认知,从来到面前的各种的事件中学习。而这个事件所带给每个人的,也是不同。
在原来的环境中,一切都越来越趋向标准化,“结构”越来越清晰,我们朝着专业化,高大上的目标迈进,一切看上去很美。专业化,标准化就是我们心灵的舒适区。我们是如此依赖我们的头脑,我们的所知,我们过往的经验,这是我们赖以生存的东西。然而,当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被拿走,一切又从零开始。以一种被动的方式归零,是那么的令人痛苦和不愿意接受,但籍由此,每个人都照见了自己。老师也好,家长也好,走到这里可以停下来想一想:我为什么选择这样一条路?
在此过程中,我有机会在其中去观察每个人的反应,有趣的是,到了此时,很多人开始变得真实了,特别是要离开的人,此时已经不需要客套了,那就是卸下面具的时候,内心的所有全部浮出水面。真实,有时候会显得有些丑陋,但是我还是宁愿选择真实。同时我也看到了真实之下还有闪光的东西,那也是更加纯粹的,令人感动。对于孩子而言,成人的真实可以帮助他们保有真实的本质,所以,我选择真实。即便目前真实的我,并不完美。但唯有真实,我才能趋于完美。
五年前我来到山水,那时候只是想寻一处简单的环境安置自己和孩子,我不懂教育,仅仅是跟着直觉走(后来我发现很多家长和我一样)。但同时,我又带着无数的问题想要寻得答案,什么才是好的教育?怎么样带孩子才是正确的?......几年来,我有机会去看各式各样的家庭,再去看由这些家庭里走出来的孩子,甚至还可以一路看着这些孩子长大。有些家长,上过许许多多的课程,说起来滔滔不绝,好像知道很多,上过的课比老师们都多,并且很有意志力去做好每一件事,但是,她们本身和她的孩子所呈现的,并不如意。她们在与自己孩子的互动中,感觉到相当痛苦。就如同你无法真正教会孩子如何社交一般,我们无法简单的从书本上学会如何带孩子,如果没有清晰到最本质的东西,那么势必很迷茫,恐惧焦虑,因为我们总怕做错,我们总想寻求一个标准答案来让自己获得一种安全感,却忽略了,人本身。因为在每一个当下,都是不同的。
所以最终我发现,所有的方式方法也好,知识也罢,都是1后面的0,如果没有1,0就没有意义。而1,就是那个道。我们是否清晰了这个教育之道,生活之道,生命之道?当我们不清晰时,就会不断的向外追逐,这是一个无底洞,永远填不满。但是,当我们清晰了这个道,那就会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整个内在的宇宙,此时,每个角落都是光明的。这时候,无论我们做什么,都不会错,那才是我们所追寻的,生命和心灵的自由。
那么,为什么选择这样一条少有人走的路?我们究竟想给到孩子什么样的教育,我们真的清晰吗?有些人会回答:是的,我觉得这个教育很好,可是我不能接受学校的种种,不能接受课室没了。但是,亲爱的,我们能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吗?做为一名二年级孩子的家长,在每一次学校有重大事件发生时,我都会问自己:你确定这样一条路要继续走下去吗,这是你所要的吗?继续走下去也许会面临更多挑战,但是当我试着去想是否有其他的选择时,我竟然无从选择。不是没有选择,而是其他的都不是我想要的。所以,我知道,当前这条路我还要继续走下去。那么,无论发生什么,我都不会去抱怨,因为这是我自己的选择,与他人无关。
做为老师,也是家长,我也一直在思考,什么是孩子真正的需要?是什么在影响孩子的一生?包括我们自己的一生?或者说,我们到底希望自己的孩子未来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这取决于每个人对美好人生的定义,而这,决定着我们当下的选择。当我们真的清晰了,痛苦也就没有了。这时候无论什么样的选择,都是对的。
所以,当学校被拆时,我也在思考,我们能在这样的情境中带给孩子什么?没有了那五星级的课室,我们也许可以更接近那个道。当繁华落尽,剩下的就是纯粹与通透,这是一个更加清澈的过程。老师们开始打破原来的所有的框框,直接与本质工作。从这里看,这真是一个礼物。因为无论怎么做,都是好的。
在新环境中,我们就像一个小小的家庭园一样,孩子适应得非常快,甚至整体状态比在原来还要好,这令我开始思考。对于年幼的孩子而言,他们需要的物质的东西真的不多,甚至在变少之后,反而呈现出更好的玩耍状态。五星级未必就是最适合的,高大上和专业化也未必是他们所需。对于0-7岁的孩子而言,到底什么是最重要的?
根据当下的环境,我们的一日流程顺应当前的条件来设置,围绕年幼孩子的三要素展开,就是:吃睡玩。早上来了,所有的孩子一起来洗菜切菜,这就像每日的主课一样。真实的工作,日复一日,简单之中而又蕴含变化。他们在其中,专注而认真,有些孩子边切边开心地聊着天,有些孩子则完全沉浸于手头的工作,感受着各种蔬菜的不同,还有小虫子带来的惊喜,他们会去观察和讨论。不知不觉中他们的意志力,专注力,自信心,手眼协调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孩子与食物也有了更多的连接,可以更好地去尊重食物……
在此过程中,虽然有时他们嘴上也说不想做,当真正去做这样一件意志的工作时候,他们是享受的、投入的。当看着孩子认真的一点一点切着菜时,好象进入了一种冥想的状态,能感觉他们此时内在的平静。 不知道为什么,总会特别感动。
收拾妥当,我们一起晨圈游戏。关于游戏,如果是由他们自主自发的游戏,那么他们大多都是选择玩追逐捉人的游戏,比如蒙眼捉人,一二三木头人,还有老狼老狼几点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大声的笑呀,叫呀,内在有些压抑的孩子籍此机会慢慢地打开了自己,这是一个释放的过程,生命本应如此开心喜悦的绽放。而且他们更喜欢在课室里玩这个游戏,去到户外反而没有室内玩得好,所以我会允许在一些时间让他们玩,并去观察。有的老师会担心出意外,不允许孩子在室内奔跑,但是神奇的是,上学期到现在,没有出现过此类的事故,偶尔会撞到人,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去学习,所以,他们对身体的掌控能力变强了,而且游戏,帮助他们形成自律,还有体验界限。在一些自由的时间,男孩子们经常会互相打闹,挤来打去,甚至女孩子也会加入,我的理解是现在的孩子在基础感官上的普遍发展不足,让他们会自发的去做这样一些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就是一个自我完善和疗愈的过程。所以,我允许他们在匹配的条件下打上一打,让他们去体验和感受界限,自己的身体和他人的身体,更多的身体的互动,让孩子对于界限感会更清晰,所谓不打不相识,班里孩子之间的关系非常亲近,彼此都有很深的连接,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几乎没有什么恶性的攻击或冲突事件。他们可以接纳不同的个体,可以看见和理解他人,学会彼此尊重,同时又能捍卫自己的界限不被侵入。
接着吃点心就下去院子里玩,先吃完的孩子自己到门口换鞋排队。我会请大孩子当火车头,告诉他们要等所有乘客上车之后才能开动,他们做到了,还很有要求,指挥着小的排成了两排。我们的孩子真的很好,看似平时吵吵闹闹,但他们的内在是很有序的,他们的意志是可以被驾驭的。
直到我们所有人准备好了,我说火车开动,火车就轰隆隆开下去了。
在户外院子,原沙池上方是一个攀爬设施,还搭了秋千,不适合孩子在里面玩沙子,所以决定在户外的时间带着孩子在边上再挖一个沙池。孩子有机会在生活中亲身去参与这样一个创造的过程,从无到有,从想到做,他们会更有信心去创造未来的一切。
在沙池基本挖好准备要填沙的时候,开始下大雨了……. 连续的大雨让泥坑变成水池,孩子格外兴奋,开心的玩了两天水,在泥水里各种打滚。每天都捞出一堆泥人上去洗澡换衣服。现在城市的孩子甚至乡村的孩子已没有多少机会去体验在泥巴水里开心的打滚了,毫无拘束的玩耍,这应该是一种很畅快的感觉,大自然的泥与水,从感官上也帮助他们的触觉发展。
然后,每天午睡醒来,这些玩泥巴的孩子有了一个特别的工作,就是搓洗泥巴衣服。他们非常自然且认真地做这件事,也从中也理解了事物之间的关联性,学习去承担行为带来的直接后果,这也许就是不说教的教学吧。
后来他们开始做起水上的各种工程,建堤坝,用湿泥巴捏小人放入其中。泥池有别于沙池里,水不会那么容易漏光,所以更有扩展性,也不需要工具了。这也颠覆了我之前认为有了沙池就不需要泥池的认知,泥池从形塑的角度可以更好地支持孩子的创造性玩耍,所以,又决定保留这个池子给他们玩了,同时在边上另辟了一个小沙池给小的孩子玩。
孩子在引领着我们,他们会告诉我们怎么做。
孩子天生与树亲近,他们会创造各种玩法,并带入想象力,他们自己会试着制定各种游戏规则。 在这个过程中,不需要老师告诉他们规则是怎样的。他们会自发的排队,这是自律,也是内在的秩序。
一次一次的爬上去往下跳,对于一个成人来说,很难去做这样的重复。但是对于孩子而言,他们需要且享受这个过程。
昆虫观察进行中。 自然中的万物都是那么令人惊叹,小小的院子足够他们探索和发现了。
户外玩耍结束我们开始午餐,午餐是辅班老师做的,孩子们吃着自己和老师一起做的饭菜,格外香.
吃完饭是清洁时间
关系好,一起洗碗也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海阔天空任我聊,那一百年聊不完的天.......
不洗碗的孩子饭后看书休息一会,然后一起摆椅子,擦地板。
只要我们不过多的去限制孩子,那么无论做什么,孩子都可以发展出玩耍的品质, 擦地板也可以擦出各种花样。他们都是未来的大师。
每次当我把垃圾扫成一堆,就会有一个小小垃圾车来帮忙运到垃圾筒。
清洁结束后老师会帮每个孩子擦擦脸,然后进卧室讲故事,开始午休。
起床之后,大孩子会磨一会木剑,其他孩子开始室内自由玩耍,有的孩子会画画折纸。明显感觉到,来到这个小小的地方(比原来的课室小了很多,层高也矮了),孩子们的玩耍却更在状态了。 我理解了为什么说小的孩子需要包裹的环境,太大的空间太敞开反而令孩子没有安全感,小小的地方令他们更能专注于玩耍本身。 孩子看到和感受到的世界与成人很不同。所以,有人说不要经常带幼小的孩子去逛大超市商场,因为她们看到的都是腿,感受到的是一种琳琅满目的强烈刺激,而年幼的孩子还无法自已屏蔽各种感官刺激。
自由玩耍真是上天赐与每个孩子最好的礼物,他们沉浸于无限的想象与创造的世界之中。此时他们内在的图景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但是可以看到这种美好的体验令他们非常满足。如果没有了想象力,一切该是多么乏味。
现在的孩子被各种各样的外在环境刺激着,玩耍对于当今的孩子来说已经越来越困难。但是我们无法直接帮助孩子的玩耍,就如同我们无法直接帮助他们的社交一样。他们需要一个被理解的环境,允许他们慢慢长大,去发展那些看不见的能力。而身心的健康,心灵的自由,才是他们一生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