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一位宝妈聊天,说自从孩子上了小学,每次写完作业、拿完东西都不记得放回去,房间总是乱七八糟,上学丢三落四。母子俩还总是因为这件事吵架,妈妈认为孩子自律性差,孩子觉得妈妈小题大做。
家有孩子的你们是否也遇到同样的问题?为什么孩子不会分类,没有归纳总结的意识?面对孩子收纳整理问题,身为父母的我们,究竟该如何帮助孩子把混乱的“拨乱反正”呢?
《八大逻辑图》中指出:“了解概念、练习分类、启发感悟,是学习分类的三大法宝。”书中思维训练专家、思商教育创办人沈洪亮老师根据亲身实践,教你方法,使“教孩子分类”不再难!
那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具体的做法:
1、了解概念,什么是”分类“?
在东西很多时,寻找它们相同的特点,然后按不同的特点,将他们分别真理、归纳成若干份,这叫作“分类”。
例如我们带孩子去超市,会看到蔬菜、零食等放置的地方不一样,这是为了方便顾客迅速找到想买的东西,将商品按种类进行了分类。
家长可以让孩子尝试寻找物品的“相同特点”引导孩子将生活中的物品分类。
2、实践练习“分类”
当孩子学会找到物品的“相同特点”后,我们要孩子实践练习分类。例如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把书包里的东西全部导出来,让他将同一类的物品放到一起,贴上相应的标签,放到对应的位置。
3、一定要问“为什么”?
当孩子能够完成这些动作,说明他在潜意识里已经有了分类的基本认识,这一点是值得肯定。但是这显然不够,只有找到行为背后的客观规律,才能够更深刻地认识事物的本质。
所以这时,我们要继续问:“为什么要这样子分?分类的依据是什么?“这是为了引导孩子得出分类目的不同,分类方式就不同的结论。一定要问孩子”为什么“,因为孩子只有经过思考,并且总结出正确的结论,他的能力才能够真正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