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于2012年获得中国饮食文化传播奖。我想这部纪录片最大的闪光点便是把人们寄托在美食上的情怀展现出来了,并且将其精致地以图像、以声音的形式传播出去。它让我们看到的,便是那一粥一饭中体现的众生百态;一汤一菜间隐藏的世情冷暖吧。
陕西西安的一碗筋道爽口的凉皮,广东早茶中烧卖的软糯鲜香,四川火锅的麻辣热闹,或许它们不仅仅体现着各个地域人们口味的偏好,更是折射出自然在中国各地相异的馈赠,以及黄土地上的小小人类去礼遇自然的宝藏的不同方式。美食连接起大地的供给和人类的情绪,火锅背后,自然对应着四川人的豪放热忱,小火慢炖的腌笃鲜也毫无偏差地指向了温和内向的江南人。可见,美食不仅仅在满足着人们好吃的欲望,它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彰显各地文化性质的媒介。
美食不仅牢牢掌控住我们对滋味的记忆,叫我们在吃不到的时候朝思暮想,更是在这份滋味上捆绑上了乡愁的重量。当我看到视频里江南的家常小菜热气缭绕之时,我的心是收紧的,眼中的泪水也是不由自主。记得奶奶永远有一双最巧的手,把日复一日的食物和日子变得毫不寡淡。也记得高三时,难得回家的我,让叔叔牵挂得他每次烧好吃的,都要叹一句“可惜阿苗不在。”所以啊,说它是月光宝盒也不为过,说它是耐阅的回忆录也不为过。
又要提到《舌尖上的中国》了,唯有它的片头曲让我不厌其烦,看了很多遍。其中美食的色泽、油光着实诱人,但更吸引我的,是美食的勾连四方,它联系着自然,包容着人文,并且把各个个体的情感,以其特殊的柴米油盐、鲜香麻辣紧紧地包裹在一起。美食已在文化的变迁中,巧妙地融合了土地的味道和人情的味道。才下舌尖,又上心尖,让人分不清哪一个是滋味,哪一种是情怀。我想这就是对美食最高的评价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