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界限感
咳咳,“采访一下,谈到界限,你会想到什么?”(我举着一支笔假装在采访)同学撇了我一眼,回答到:“界限就像小时候在课桌上画的三八线,不能越界,如果有人越界了,就会直接怼回去,义正言辞的告诉他,你过线了!”
我看了一眼他强壮的胳膊,赶紧离他远一点。但听到他悠悠的说一句:“现在越来越没有界限感了”。我在想,界限感对于我们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心理学对界限范围的定义是:界限分为外部界限和内在界限。
外部界限有:
身体界限:关乎个人空间,包括隐私和身体。
物资界限:决定你是否愿意给予或出借金钱、汽车、衣服、书籍、食物等。
内在界限有:
心理界限:关乎你的想法、价值观和信念等。
情绪界限:这就像一条虚拟的线或力场,把你和他人隔离。健康的情绪界限能限制你向他人提建议、责怪他人或接受埋怨。
你不会因为别人的负面情绪和问题而感到内疚,也不会太在意别人的话。
如果你很敏感,说明情绪界限薄弱。
健康的情绪界限需要明确的内在界限——了解自己的感受,知道对自己和他人的责任。
如果边界不清晰,会有哪些表现?
拯救
拯救是人际界线不清最典型的表现:
把别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过分热心,过分卷入;过度干涉,过度保护;以拯救者或救世主自居;具有过强的监护人和主人翁精神;把帮助别人当成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拯救不仅仅是人际界线不清,也是强迫的表现。
控制
控制:就是把别人当成自己的身体的一部分或工具,像使用自己的手脚那样使用别人,并且希望使用起来得心应手。他们目中无“人”,把别人当成物体,不关注别人的内心感受,甚至有意压制别人的内心感受。
控制有三种:硬控制、软控制和无形的控制。
硬控制:批评、教育、命令、惩罚、指责、羞辱、跟踪、调查、限制人身自由。
软控制:讨好、利诱、撒娇、胡闹、施苦肉计、要挟。
无形的控制:信用、承诺、保护、恩赐、以身作则、威望、自信、勇猛。
无形的控制与拯救有某些相同之处,说明拯救是有可能转变为控制的。但是,拯救的目的是让对方过得好,结果如何另当别论。而控制的目的是“为我所用”。拯救是利他的,控制是利己的。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喜欢控制别人,把别人当作自己的身体或工具来使用,常用的方法是硬控制。
表演型人格障碍也喜欢控制别人,常用的方法是软控制。
边缘型人格障碍常常软硬兼施。
自恋型人格障碍则是硬控制和无形的控制并用。
依赖
依赖与拯救相对。一方是拯救者,另一方就是依赖者。拯救会强化依赖性,同样,依赖会激发对方的拯救情结。从某种意义上讲,依赖就是软控制。他用依赖控制对方,使对方心甘情愿而且自鸣得意地扮演起拯救者来。
拯救是把别人的事当作自己的事,依赖则是把自己的事推给别人,让别人替自己做。控制也是让别人替自己做事,但后果还是自己承担的,而依赖把责任也交给了别人,要求别人对自己负责。
讨好
讨好主要表现为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赞扬和尊重,为此揣摩别人的心思、了解别人的兴趣,迎合别人的心理,做一些能够让对方开心的事。讨好别人、迎合别人,其实是对自己的背叛,这是“假自我”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讨好是人际界线不清的表现。
过度敏感
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很容易被其他人的情绪、意见、行为所影响,这就是过度敏感。
敏感具有两面性,一个敏感的人很容易理解他人、产生共情与共鸣、富有感性特质;另一方面,敏感的人由于时常会受到他人的影响,而经常被卷入其他人的情绪与事件之中,把其他人的事当做自己的事,其他人的情绪当做自己的情绪。
分离焦虑
当一个人与别人处于共生状态时,分离是一件可怕的事,所以非常害怕分离,分离会给人带来巨大的精神痛苦。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极度害怕分离,说明他的人际界线是不清的。
为了避免分离,当事人会采取硬控制或软控制、讨好或依赖等措施。目的是继续保持共生状态。这种人很黏、很纠缠,像跟屁虫似的,吃饭、睡觉都要别人陪,稍微离开一会儿就会不断打电话、发信息。
依赖型和边缘型人格障碍都有强烈的分离焦虑,他们害怕分离,对想象的分离都会有强烈的反应,常常反复要求对方保证不会抛弃他。
侵犯隐私
朋友之间应该分享,不分享、不谈自己的感受、不暴露自己的想法,就算不上朋友。但是,如果是一般关系,窥探别人的隐私就不合适了。有的人特别喜欢窥探别人的隐私,这是人际界线不清的表现。
过度阐释、窥探隐私、过度暴露都属于侵犯隐私,它打破了人际界线,闯入了别人的私人领地,侵犯了别人的心理空间。
文章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以,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最后您对文章有什么想法和建议。欢迎在上面留言评论,心理小秘书与你一起进步。特别提示:心理学≠鸡汤≠算命≠读心=科学。
本文来自大风号,仅代表大风号自媒体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