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影视文学作品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一方面,它的大部分影片和文学作品商业化气息很浓,艺术上比较粗糙,很多情节都是由现成的桥段组合而成,同时暴力倾向也比较严重。另一方面,有些电影又非常有内涵,对社会的影响非常大。而且这些对社会有重大正面影响意义的重量级作品,又是定期出现,对社会整体的价值体系和良知具有非常积极的匡扶作用。
美国建国历史非常短,它的文化是在一片荒漠中开垦和建立起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在国家发展、民众心智开启的关键时刻,它都有一部文化精品出现,而且就这一部作品马上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种情况在任何一个国家都很罕见。这其中是有原因存在的,就是当文化越丰厚,积淀越多的时候,人形成的观念也是越顽固,越复杂的,你想去改变和影响它难度非常大。
美国定期会有一部对社会发展和民众有正面影响的作品出现,这种现象非常神奇。
比如《汤姆叔叔的小屋》,故事写的是一位家庭妇女、贵族庄园主的妻子,带着小女儿,家里养着黑奴。女儿和黑奴建立了很深的感情,后来因为黑奴在奴隶制的压榨下,毫无自由、尊严,孩子受到伤害,妈妈用笔把这个事情向社会披露。文字比较简单,不是很专业,可就是这一部作品影响了美国历史。在美国历史上有明确记载,这部书是南北战争的导火索之一。北方人看到书中描述的情况,简直不可想象,因为他们是清教徒,他们到美国去就是为了建立一个自由民主的国家。此前美国来自各个国家的移民带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没有实现真正统一,南北战争使整个国家得以建立统一的文化和价值观。
再一个就是《飘》,这部作品我们一直把它作为一部爱情作品来看,女主角这样一种对爱情的执著追求,有其独特魅力。看起来书里主要表现的是爱情纠葛,其实不是。在南北战争之后,实际上美国社会有一个不同文化相互交融的动态过程,在新的社会价值观和机制之下,人们都在重新定位。小说中那样一个庄园主的女儿,刚强坚韧,自食其力,为重振庄园做出种种努力。她的种种追求,就是美国价值观在人身上的一种展现。这一部作品就把南北文化给融合起来了。在这之前美国本身是文化沙漠,来到这里的人为了生计打拼,就像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人人脑子里都是个人奋斗和金钱,美国梦其实也差不太多。
有一个经典段子,是真事,讲美国总统罗斯福一边吃早点一边读小说。书中有一段关于食品卫生的现场调查的描述——“工厂把发霉的火腿切碎填入香肠;工人们在肉腚上走来走去并随地吐痰;毒死的老鼠被掺进绞肉机;洗过手的水被配制成调料……”他一看原来是这么一个过程,呕吐不止,后来就开始抓食品卫生。那个时候美国的情况和中国也差不多。
尤其是在二战之后,美国经济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人都在做美国梦,一方面是民众陷入狂热状态,另一方面社会的福利和保障体系没有建立起来,整个社会发展是失序的。同时文化与教育的缺失,也使美国下一代的价值观教育得不到重视。在这种情况下,一部话剧《推销员之死》的出现,把这些社会矛盾和问题一下子推到了风口浪尖,给全社会带来了震撼。
作品讲述了一个家庭追求美国梦的失败过程,社会保障机制的缺失,子女教育的失败,导致了整个家庭在社会高速发展过程中的风雨飘摇和没有保障的状态。
这部作品的影响力有多大呢?百老汇每天上演话剧,它连续演了两年多,七百多场。人们从这里得到了教益。包括政府,政府也开始积极改善资方和工人之间的关系、福利待遇、社会保障机制。我们知道美国这个国家的社会机制有一种很强大的自我更新和修复机制,一旦出现问题,它马上就有相关的政府部门和机构去完善法律。
比如我们看《廊桥遗梦》,这是道德意义上的。按理说人如果追求物质,追求情感解放的时候,是一种泥沙俱下、完全失控的状态,底线如果失去的话就没法收拾了。但是美国定期会有这样一些有特殊约束力的作品出现。《廊桥遗梦》电影公映后,在美国引起的反响是非常巨大的。
比如说,在六七十年代的时候,二战结束以后,在美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开始出现种种问题,包括东方的激进思潮对美国的影响,美国就加强了政府职能管制的功能。管制功能起来了,对人民就是一种束缚,在这个时候就有抨击和揭露它的作品——非常经典的《飞越疯人院》,就把整个大的制度对人的影响和桎梏向人们去宣讲。
比如我们看《肖申克的救赎》,它也是讲一个大的体制发展到一定程度对人的遏制。另外还有讲美国成长历史的《阿甘正传》,它把整个美国光荣的成长史用一部影片再现。再就是《辛德勒的名单》等等。
影片《楚门的世界》也带有这个功能,它揭示了商业化的社会发展到最后,对人性的扼杀和异化。影片讲述了楚门是一档热门肥皂剧的主人公,他身边的所有事情都是虚假的,他的亲人和朋友全都是演员,但他本人对此一无所知。最终楚门不惜一切代价走出了这个虚拟的世界。到今天看,它仍然具有非常强的针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