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和海仙,重走汾阳文湖景区。汾阳王府、文峰塔、汾州府文庙,这些熟悉的景观,在过去的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似乎毫无变化,而曾经的人和事却难再续。也是,一年之时间,于人事来说,属可长可短。于黄发之人,便是短暂,于垂髫之人,便是漫长,这或许是由人生之所剩时间决定,但无论黄发,亦或垂髫,人之一生,对于文峰塔所存在的时光来说,都是较小的部分。
风景依旧
文峰塔建于明末清初,明末进士、国子监司业朱之俊,为祈求汾州能够人杰地灵,更主要的是希冀汾州人才辈出,而倡议集资而建。现在的文峰塔经科学测量,塔高十三星,为84.93米,高度位于全国砖结构古塔之首。
文湖景区
去年仲秋之际,因工作之需,近距离数次接触文峰塔,或许缘分未到,或许时机未成,终究还是未等到开门之时,遗憾之心常在。前些日子,故地重游之际,在感景色依旧,人未在的物是人非之时,遗憾之心却是得到圆满。在灯光烛影中,目光打探了塔里之些许模样。念及建塔之愿,便问工作人员里边供奉何方之神,答之文昌菩萨。工作人员善意之声音与带着些许笑意之面容,隐约透露出了些许的菩萨之韵,心中怀旧之心便淡一分,而敬畏之心便甚一分。
汾州府文庙
作为汾阳现在的地标建筑之一。她的高度,或许只有走进她,靠近她,才深度觉其宏伟与壮观,只有近距离观察其砖壁之痕迹,才觉历史之变,而又觉历史之不变。
文峰塔
文峰塔背后的故事,与其所包含的先辈之愿,于现在之人,或许并不知晓,也从未感知。但现在作为闻名遐迩的汾酒、竹叶青产地,中华名酒第一村——杏花村所在地的汾阳;古有峪道河遗址、杏花村遗址、北垣底遗址等,今有三十里桃花洞、金锁关、贾家庄等风景名胜的汾阳;这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汾阳,我想这大约便是朱之俊等先贤们心中念之汾州最美的模样吧!
今日汾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