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觉醒》

这本书很多观点都是我一直践行的,只是自己没有系统认知

它说人的大脑是由本能脑、情绪脑、理智脑组成的,理智脑驱动本能脑和情绪脑。

焦虑的根源是想同时做许多事,有想立即看到效果。王小波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特别喜欢那条复利曲线,复利是世界第8大奇迹。

它说能力以“舒适区-拉伸区-困难区”形式分布,我们要在舒适区边缘也就是拉伸区行动,贸然跨到困难区会让我们受挫。这个我特别认同。我是个运动能力比较差的人,基本也不锻炼,前两年身体不好,正好小区每天傍晚有个暴走团绕着小区1个小时走4圈,我第一天走就很受挫,速度都跟不上,4圈下来,回家直接摊在沙发上两个小时不能动,走了两三天就打算放弃了,后来就想为什么为难自己呢,从2圈开始走,第一个星期2圈,然后下来发现身体很轻松,这个第二天就还有去的欲望,后来身体适应了2圈,觉得太轻松了,就走3圈,3圈就下来,无论累不累,发现1个星期后3圈也很轻松,接着4圈,这时候走4圈已经不困难了,走完也不怎么需要休息,可以洗澡做别的工作了,只花了2周时间就适应了4圈,如果这两周一直坚持走4圈,我可能会放弃这项运动。这件事我感触特别深,做事要循序渐进,不要太逼自己,不要总是内耗,攻击自己无能,也就是本书说的在舒适区边缘也就是拉伸区行动。

我最近几年熬夜特别严重,从开始的两三点睡到现在五六点睡,中午甚至下午起床,试过很多方法,比如早起倒逼早睡,发现也就当天能早睡,第二天就恢复原来作息了,甚至有过一晚上不睡觉,白天也不睡坚持到晚上睡,发现也是第二天就坚持不了了。我问过deepseek,它说每天提前十五分或者半小时起床,每天早睡半小时,让身体慢慢适应作息,3个月调整过来,我计划试试这种方法,循序渐进,在拉伸区行动。

很多书包含这本书都提到过,人生要有目标,人生就是消除模糊的比赛,当我们没有清晰的指令或者目标时就很容易选择享乐,放弃那些本该坚持但比较烧脑的选项。所以我的短期目标是每天阅读,写读书笔记,逐步提升写作能力,实现长期目标写书,下班辈子靠写作为生,一直写到死,让自己没有中年危机,老年危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