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虽多,知心几人?即便知心,能于任何情况下都始终笃信彼此的,更是廖廖,伟便是吾此笃友。
与伟非同学,相识于一次考证培训上,初次见面就彼此信任。这一信任,便是二十年多年,在时间的洗礼下,对对方人品的笃信,未曾褪色,反而闪闪发光。
其父至耄耋之年,伟及姐妹钟家三姐妹至孝,欲为父祝寿使父欢喜,听闻,主动欣然前往。
推门而进,刚叫一声:“钟伯伯。"虽多年不见,他却一眼认出我,呼我全名,反应敏捷,依然腰背挺直,精神矍铄,全然不似耄耋之年的老人。
坐下与之攀谈,思维敏捷,思路清晰,记忆力相当好,几十年前往事,娓娓道来,不差分毫。
钟伯伯出身中医世家,三岁丧父,由其祖父抚育成人。祖父信奉慎独,与人为善,一生行医,自开药铺,支撑钟氏大家族的开销用度。
钟伯伯受其影响至深,又因自幼丧父,上有寡母,下有幼弟,自感责任重大,一生小心谨慎,一步一个脚印,凡事三思而后行。一生虽历经风雨,但往往有惊无险,能安享幸福晚年,得益于其洁身自好、沉稳踏实。
自1957年高中毕业,就职于民中(其后发展为职业高中),26岁成长为教导主任,曾受聘于党校、教师进修校讲授《干部写作基础》等学科,堪为表率,勤勤勉勉、兢兢业业,桃李满天下。
钟伯伯自幼好诗书,喜书法,祖父亦请人指点,这也成为他退休后的一大爱好,闲暇时抄书读典,自得其乐。
他的字一如他的人,力透纸背,一丝不苟,一笔一画,方正端庄,铁画银钩。所谓字如其人,名符其实。
钟家姐妹谈及,言语之中,满满的自豪:“小时候我们都用爸爸的字做字贴。"
钟伯伯与妻羊阿姨,育有三女,伟排老二。对女儿们的教育,钟伯伯主张民主集中制,民主为主。从小到大,不限制她们思维,任其自由发挥,注重综合知识的培养。女儿们一直阳光健康。
言传身教,方有女值得如此信赖。感恩钟伯伯赐我挚友。
在女儿们眼中,钟伯伯不仅值得敬仰,是伟大的父亲,更是慈父。忆及幼时,钟家姐妹道:
小时候,妈妈给我们洗澡,后院洗澡室到前院卧室,有很长的一段距离,为了不让我们踩地,爸爸一手抱一个、脖子上吊一个,带着他骄傲的三千金,一边快速的跑进房间,一边叫到:“脖子脖子,出不了气了!”每及此时,我们仨都会大呼小叫,顿时,欢声满院。
好一副和乐融融的幸福天伦图。
其妻羊阿姨,同为民中教师,他们举案齐眉,一生恩爱。大抵母亲,皆以孩子为重,羊阿姨的排序,却是夫为一,孩子第二,有好吃的,先让夫君先吃,再孩子。
这种幸福和快乐,一直延续到羊阿姨生病。
任何一个家庭,在历史的滚滚车轮中,总会遭遇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老天同样也没放过这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杨老师查出患癌。十余年来,这个家都笼罩在癌症的阴霭之下。
谈及亡妻,钟伯伯充满愧疚,说她给自己哺育了这么好三个孩子,自己能给予她的,却不多。每年羊阿姨忌日,钟伯伯都会赋诗一首以悼念亡妻,正如诗中所言:但悲福未与妻共。
羊阿姨病重十年,女儿们尽心竭力,伺奉病前,钟伯伯更是悉心照顾,需每日去医院,都骑耙耳朵相送,伉俪情深,非言语所能表。
逝者己矣,生者还需坚定地活下去。
经年以后,同学会上,遇旧时同学谌姨,谌姨好音乐舞蹈,钟伯喜文学音律,惺惺相惜,同学情谊升华到琴瑟和鸣、相伴相依,亦是难得的缘分。钟伯伯方得慢慢悲伤中走出,步入幸福的晚年生活。
钟家姐妹亦心怀感恩,感谢谌姨在父晚年时,有人陪伴,她们在外方能安心打拼。一大家人其乐融融,重新步入幸福轨道。
如今,钟伯伯儿孙绕膝,钟家姐妹尽力抽空陪父出去走走,承欢膝下,一大家人和乐融融。
钟伯伯闲瑕时的爱好仍喜读四书五经,经典名篇,关心时事政治,积极参与和组织各类社会活动,耳聪目明,状态胜似六十老人。
今日喜逢老人八十大寿之日,谨以此篇为伯伯祝寿:祝老寿星日月昌明、松鹤长春,笑口常开、天伦永享,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钟伯伯,生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