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是我们从小就接触的东西。一篇篇奇妙的故事,构造出了一个个承载着童年的梦。然而回想起记忆中的童话故事,我们又会发现它们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相差较大,虽然其中蕴含着一些看似浅显道理,但几年后再次思考这个故事,又会有新的体会和感受。
我认为,很多童话不仅仅是“童话”,有的甚至值得成年人们认真体会。
许多童话在作为孩子启蒙读物的同时,也可以作为研究当时社会的资料,年纪更大一些的人也可以将其作为小说读。有很多童话作家喜欢用写童话来反映当时社会上的矛盾或讽刺一些看不惯的现象,深刻得甚至不适合给小孩读。比如,王尔德的童话《快乐王子》中,广场上的快乐王子雕像和燕子目睹了处于资本主义危机中的英国人民的生活,王子一次次地落下眼泪,一次次地要求燕子摘下用珠宝做的身体部位,燕子又一次次地忍着内心的痛苦摘掉王子的器官,送往穷人手中。最终,陪伴王子过冬的燕子死去了,快乐王子也因为变得丑陋不堪而被人们放入熔炉,两个主角都被上帝带上了天堂。虽说结尾两个主人公快乐地生活在了天堂,但我小时候读的时候却感到十分悲伤,一点都不明白王子哪里“快乐”了。在我眼里,只是一个原本华丽漂亮的雕像在同样感到痛苦的朋友的帮助下慢慢地失去自己的身体,最终死亡,似乎与“快乐”不占一点边,并且还为此苦恼了好久,知道最近才渐渐明白,快乐王子之所以“快乐”是因为他有无私奉献的精神,看着世人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他也会感到痛苦,同样的世人快乐他也会快乐,而燕子一开始心疼这位朋友,又来也被他的精神所感动。
由此可见,在这样一篇妇孺皆知的经典童话中,包含着这么多值得我们挖掘的元素和高尚的精神,实在不能把它当成一篇童话来看待,要注意读给孩子听时能否真正明白。而且不管是谁想要真正读“童话”,有自己的见解,都需要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