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一期的《求是》杂志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题为《必须坚持自信自立》的重要文章,其中深刻阐述了“坚守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基石不动摇,同时持续植根于本国、本民族丰富的历史文化土壤,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与发展”的核心思想。
新时代的曙光被真理的光芒照亮,思想的灯塔引领着我们驶向新的征途。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将“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作为重要指导思想,这不仅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深刻理解与坚定信念的体现,更是党领导人民创造辉煌成就、根植于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科学理论指导以及符合国情发展道路和中国特色制度体系的必然结果。
自信,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精神风貌;自立,则是我们立党立国的基石原则。历史证明,没有任何民族或国家能单纯依靠外力、复制他国模式或亦步亦趋地走向强盛。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走自己的路,是党的理论与实践的坚实立足点,也是党百年奋斗历程中得出的宝贵结论。”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及其辉煌成就,正是我们党坚持自信自立、不盲目跟从、勇于探索的生动写照。
展望未来,坚持自信自立的方法论为我们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强大的底气与信心。其核心在于:深化改革需紧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议题,面对多元诉求的交织、各种力量的竞争以及层出不穷的挑战,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自信自立,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我们将国家和民族的发展牢牢建立在自身力量的基础之上,自主掌握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以更大的决心、勇气和力度,坚定不移地将改革开放推向新的高度。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必须坚持自信自立》这篇重要文章,深刻剖析了自信自立的重要性,回答了为何坚持、如何坚持等关键理论与实践问题,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以及“真理在手,大道在我”的豪迈气概,体现了党和人民矢志不渝、初心不改的坚定意志。
当我们心怀“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壮志豪情时,便拥有了无惧挑战、勇于开拓的精神力量。这份力量将激励我们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奋勇向前,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全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