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微信诞生,起初用的人不多。直至2014年,“微信红包”爆款应用的诞生,使得微信一下席卷社会的每一个角落。2016年8月,微信注册用户超过8.6亿,94% 的用户每天登陆,55%的用户每天使用时间超过1小时。在信息时代,微信这一小小的工具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与此同时,我们花费越来越多的时间在这上面,甚至影响了正常的生活节奏,使得人们成为工具的工具。我们究竟该如何对待它呢?
001微信,更加高效的连接工具
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生活,微信都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更加高效的处理方式,让我们随时、随地与别人产生连接。
首先,微信使工作更便捷。工作当中有很多临时性和即时性的沟通事务,如果用会议或正式沟通的形式成本太大。微信则大大地降低了沟通成本,使工作高效完成。
其次,微信使学习更容易。传统的培训方式受制于空间的限制,学员往往只能就近学习,但是微信打破了这一空间壁垒,使得学员可以跟随业界最顶尖的老师进行学习。比如,以前很少有人专门教写作的,而我们现在却可以通过微信跟随人生阅历丰富、写作专业功底深厚的樊老师进行学习,实乃幸事也。
最后,微信使人们生活更紧密。一方面,微信促进了社会细分群体的紧密连接。“演讲、写作、绘画、心理学、运动、思维导图……”基于兴趣的社会共同体找到了相互联系的平台,人们虽来自各地却能因共同的爱好、目标而相聚。另一方面,微信缩短了信息鸿沟,使信息边缘人群也可以享受信息文明的成果。河马80岁的外公都会用微信跟家人视频聊天了,这在微信出现前是不可想象的。以前,手机在老年人手中就是打电话的工具而已。有了微信后,不少老年人学会了视频、语音电话、看视频、发红包等等。微信,将这些以往的信息边缘人群拉了进来。
002微信,吞噬时间和精力的黑洞
然而,与微信随之而来的是碎片化时代的焦虑。不少人睁开眼第一件事就是刷微信朋友圈,不少人在公交、地铁上低头看看别人的状态,不少人甚至睡觉前还得摇一摇……渐渐地,我们发现微信成为了吞噬时间和精力的黑洞。
一是重视手机,忽视身边。回到家后,我们依然没有摆脱手机。你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景?电视机在前面放着节目,本应是天伦之乐,陪陪家人聊聊天的休闲时间,却变成一人一部手机,漫无目的的刷着。你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景?好不容易和好友聚一次,对方却“目中无人”,双眼一直盯着手机,实在尴尬了,对你笑一下表示在听你说话。你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景?本应和女友一起享受下二人浪漫时光,对方却抱着个手机不放手,似乎手机才是他(她)的恋人。
二是节奏紊乱,无法掌控。微信的触角已经伸到我们的每一个角落,它十项全能、无所不包。但与此同时,它又成了一个大杂烩。工作、学习、生活各类信息都汇聚在这小小程序里面,信息来的那一声声振动和“叮咚”声,像一把把刀一样将你切成无数段。一会儿聊着工作,一会儿要参加个培训,一会儿约了个饭……手机里拥有无数个群,不停在闪烁,时刻是信息的狂欢,却有时又恨不得扔了这破玩意儿,还自己一个清净的心灵世界。
003清心才能做到玩微信,而不是微信玩你
到底是你在玩微信,还是微信在玩你?
现代社会,我们基本都不可能脱离电子设备。如果,你不想被微信绑架,就需要做到让自己清心,清楚明白地认知自己,管理自己。
首先,好好做一件事。宜家,最近出了一款有意思的桌子,叫做“好好吃饭桌”。桌子中间有个升降台,吃饭前大家都必须把手机放进去。这样手机就被压在火锅下面了,大家也就安心吃饭了。微信将各种功能汇集在一起。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适时将其拆分。就像这桌子一样,该干嘛的时候干嘛。吃饭的时候就好好吃饭,休闲的时候就安安心心玩乐。
其次,学会断舍离。别让多余的东西充斥自己的身心,有些可要可不要的群该退就退。别以为自己多重要,离了你世界都可以转。别以为有些信息获取不到,你会损失很大,实际做好最重要的事才是最大的收获,不能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最后,科学的时间管理。有的人是多核处理器,可以同时处理多件事。但有的人是单核处理器,“带宽”有限,一段时间只能处理有限事务。这就需要我们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评判,然后做好时间管理,明确每个时间段做什么。这样我们才不会被微信掌控,清楚明白自己的行为及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