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明朝,无外乎是盛产昏君的论调,被俘虏的,爱奶妈的,玩打仗的,修仙的,贪财好色的,沉迷木匠的,整个一大家子混蛋,甚至由此得出明朝不咋的结论。可明王朝享国近二百八十年;有修建紫禁城、郑和下西洋、万国来朝的宏大盛事;西游水浒、三国金瓶梅、三言二拍、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徐霞客游记等科技文娱作品层出不穷;李贽,黄宗羲等人本思想深入人心;江南资本主义雇佣关系日趋成熟;对葡萄牙、荷兰、日本等外战事保持全胜。上述种种事实证明明朝绝不像后世文人写的那么黑暗,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明朝皇帝,绝不向大家印象中的那么昏庸无能。
小编以明熹宗天启皇帝为例,看看他到底是一副什么样的面孔。在明史领域,许多长期以来被大多数人深信不疑的东西,恰恰是胡编乱造的结果,寻其源头,竟然是道听途说的私人笔记。天启皇帝不理朝政沉迷木工来自于清朝文人王士禛的《池北偶谈》这本书,书中记载:
“明熹宗在宫中,好手制小楼阁,斧斤不去手,雕镂精绝。魏忠贤每伺帝制作酣时,辄以诸部院章奏进,帝辄麾之曰:‘汝好生看,勿欺我’。故阉权日重,而帝卒不之悟。”
这段内容的源头来源于崇祯年间太监刘若愚的《酌中志》。此书说天启心灵手巧善于机械木工,这是事实。但并没有说其为了木工就不理朝政,书中记载“一边经管鄙事,一边倾耳注听”,“太阿之炳下移”。所谓权柄下移给魏忠贤不过是刘若愚自己的揣测,其写此书时正是在昭狱中,正值崇祯大清洗阉党,为了急于脱罪,撇清与权阉魏忠贤的关系,难免顺着东林清流的舆论说天启沉迷木匠让魏忠贤窃取权柄了。
清修明史本纪对天启极尽诋毁,但在某些桥段还是透露出真实情形的。例如在孙承宗传里面记载“帝每听承宗讲,辄日‘心开’,故眷注特殷”、“帝好察边情,时令东厂遣人诣门关,具事状奏报,名日‘校事’”。可以看出天启帝是喜好儒家经典和军事边防的,而不是沉迷木工不可自拔。
《明熹宗实录》中记载天启帝去文华殿讲读、对军国大事发表评论的记载比比皆是。常年在深宫嬉戏做木工简直无稽之谈。比如实录中记载首辅叶向高曾上书:
“皇上尤于燕闲游豫之时,览观经史,深戒怠荒,此宗社苍生之大幸也”。
天启帝则回复:
“朕在宫中,每日披阅文书,览诵经史及祖宗训录,兼时事忧劳,何有多暇?卿为辅弼元老,正赖责难陈善,匡朕不逮。览奏具悉忠悃”。
也就是说,天启每天都批阅文件阅读经史祖宗圣训,又操心时事,空闲时间极少,尽管如此皇帝还是感谢了叶向高的建议。
想全面了解天启可以仔细看《明熹宗实录》,清修明史参考就行。
下面来反驳下天启皇帝宠信阉党摒弃贤能的问题。读者可仔细想想,假如天启真是个一无是处的昏君,那又凭什么平定“奢崇明之乱”,力挽“辽东危局”呢?天启朝七年间农民起义极少,主要得益于朝廷的税收大部分转向了文官地主阶级的商矿税。 宠信的阉党实际上是团结在魏忠贤身边的浙、楚党等反东林党文臣,倘若天启朝真是魏忠贤专政秉权,那为何东林党魁孙承宗能够始终在任,且颇受天启宠信?当然,皇帝对魏忠贤打压东林党江南大地主阶级是默许的,站在皇帝的角度,明末土地兼并严重,税收极度不合理,为筹集军饷打压不纳税的江南士绅代言人东林党是极其合理的,但打压本身是有所区判和甄别的并不是一股脑倾向阉党,毕竟“平衡术”才是皇帝的治国手段。当然明末政治斗争极其严重,阉党公报私仇的行为是在所难免的。
最后附天启朝大事年表
天启二年,山东发生白莲教起义,后被巡抚袁可立和赵彦平息。同年,为张居正恢复名誉,复官复荫。
天启四年,荷兰入侵,明朝取得澎湖之战的胜利。
天启六年,发生王恭厂大爆炸,死伤过万,原因不明。同年正月,袁崇焕“宁远大捷”大败后金。
可见,农民起义并不频繁且战事大多胜利。
当然,对历史人物的解读见仁见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