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一则题为“年轻人辞职需不需要冷静期”的视频登上微博热搜。大部分的网友对视频内容并不买帐。
小i看了后觉得,该视频内容上固然有它的可取之处,其提及的“财商”所传递的理财观念是我所认可的,也是大家需要了解的,但是必须指出,该视频内容存在一些有失偏颇之处。
尽管视频创作者极力的在批评裸辞和“裸辞自由”之间寻求平衡,但最后补充说明的“裸辞自由”似乎还是没有掩盖住之前“高高在上的训教感”,颇有当年“毁掉的一代”那味了。
裸辞在我们的感受中,年轻人占的比重似乎确实比较大,但没有严谨的数据说明,给年轻人贴标签更像是种舆论绑架和流量碰瓷。仅仅从“社畜”工作者的角度去谈论裸辞未免有些不公,时代在发展,不同的时代背景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工作包分配的年代和如今势必是不同的。
裸辞,辞的是谁?很多人会说“是我把老板开了”,那么作为“被辞”的公司和老板是否也需要在讨论裸辞问题的时候“露个脸”呢?我想,网友之所以不买账恰恰就在于视频角度的单一难以引起大家的共鸣,而实际造成裸辞这一结果的并不只是求职者的个人责任。
裸辞的情况有非常多种:
有的公司并不会给员工请假的时间去“骑驴找马”面试下家,甚至对请假频率都进行了限定;
有的公司对员工工作给出的不是“批评”而是“辱骂”,你怎么知道裸辞前员工又是否处于情绪崩溃的边缘呢?
还有时候离职并不是今天说了,明天能走,可能会拖上一个月,又有多少的“下家”愿意等你这一个月呢?
又有多少的“职场新人”是初入社会最好骗被“忽悠”了呢?
这世界不存在感同身受,我们不是裸辞的那个人,又如何知道他的考量呢?你认为的不冷静或许他人却是考虑已久,不过被最后一根稻草压垮。
裸辞的人中有没有偷懒、游手好闲的咸鱼?有,一定有。但更多裸辞的人,并不是辞去工作就不继续生活了,适当的休息是为了更好的出发,拉紧的弦容易在某天绷断,人生那么长,可持续的发展才是最重要的。
很多长者前辈会谈到,裸辞的人是不懂生活压力,是不现实、幼稚不成熟,当你有车房孩子家庭的时候你就知道了。小i觉得,每个过来人的建议都是宝贵的财富,但建议也只能是建议,没有人能够也不该去对他人的选择去做评价,因为每个人评价的标准都是基于自身的价值体系,但你又怎么知道自己的那一套价值是适合别人的呢?
有的人想在一线城市获得高薪,买车买房;但有的人只想在小乡村安安稳稳的种田,过安适的生活;有的人周游一生,四处流浪,潇洒自由。谁又能真正的代表年轻人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自己的选择,也将承担自己选择的后果。也许你所珍视的在他人眼里并没有多大的价值,人生只有一次,工作占据了人一生中的绝大部分时间,衡量标准更多的应该是自己过的满意和开心。
公司和员工应该是相互成就的战友。年轻的确是资本,这是无法否认的,用20岁这10年去试错,也是人生难得的体验,是为了在30岁以后根基立的更稳。前人的经验再多都不是自己的,没有人的一生是一帆风顺的,你会发现有的时候听了他人的建议,自己还是会翻车。
我想,很多人的初心是好的,他们希望年轻人能够考虑的更加周全,少走弯路,但小i想说,裸辞不裸辞在于“一个人自己本身”,而不应该在于“年轻人”。
有的人在30岁裸辞考研,有的人在40岁裸辞开始学画画转行。有人受挫,有人成功,受挫的人会告诉你他的后悔,成功的人会鼓励你去尝试。有的人有钱,裸辞并不会影响生活,有的人工作能力强,裸辞了也能很快找到下家。同时,也有的人薪水可能并不高,有一段很长的待业期,那么焦虑也是应该的,也需要更高的风险意识。
小i还是那句话,一个成年人只要为他的行为负责就好,每个人的选择之后一定会有他需要承担的结果,也请大家多给年轻人一些鼓励和信任。
原创不易,原文内容未经允许严禁转载抄袭 ,否则将依法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