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这份纯粹

文/快乐心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152期“守”专题活动。

每年的生日,都会收到来自茉莉的礼物。茉莉说,我们从未谋面,却如见字如面的亲切和熟悉。在这个科技信息十分发达的当下,还能凭借手写的书信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这种做法或许有些另类,但却也有几许小小的浪漫。因为这场特殊的缘分,才有提笔写信的动力,这种感觉又多么的美妙。

她没有特意的去提醒自己记住那一天,我也同样如此,就好像两个熟悉的人早已刻进骨子里的音容笑貌和那温润的气息,合着这十分宜人的秋色同气连枝。让我每每想到那个江南的女子,都有一种自豪的感觉,认识真好!


茉莉的书信


茉莉是多么有才情的一个女子。她是一名医生,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从来没有懈怠读书和写作。她的诗词功底深厚,一方面是天赋造诣,另一方面离不开她在这方面的热爱和努力。她的身上有一股子干劲,就是一种持之以恒的韧性,就像涓涓细水,她的才思永不枯竭。她经常参加一些名师的讲座,也加入了浙江的作协会,经常参加作家们出外采风的活动。她还接受过本城记者的独家专访。

我喜欢看茉莉穿旗袍的样子,她齐耳的短发,她圆润紧致的身体,一身旗袍装扮,让我看得迷醉。这活脱脱就是从大宋台州穿越而来,气质脱俗,优雅得体。腹有诗书气自华,放在茉莉身上名副其实。


她这次给我寄来一本她得到的作者签名书《大宋台州城》,茉莉说她要让我了解一下她的家乡。台州听着名字就有点古韵悠悠的历史感。茉莉说台州没有杭州的繁华和悠久历史,更没有响亮的名言,但它独有的那种“左手书卷气,右手烟火味”让人迷恋。

我天天带着这本茉莉隆重推出的《大宋台州城》,跟随着作者走进那个重视文教,关注民生,商业与海外贸易发达,市名生活风雅、富庶民的浪漫宋朝。台州之文化,于两宋时期就已登封造极。赵构驻跸金鳖山、朱熹弹劾唐仲友,应当是宋代台州发生的最重要的两件事。今人讲故事容易,但要探寻历史真相,很难用对错评判。作者却用趣味和才华,以及写作的分寸感让我们读到微妙的人心。天地之间有杆称,那秤砣就是老百姓。宋代台州,名士辈出。他们当中,有人治国理政、施展抱负,有人继承绝学、延续文脉,也有人留下了诗文与著作。那些家国情怀、文教思想、美学艺术,直到今天,依然回响。

喜爱一个人,就会爱上一座城。书中写到,“假如你穿越到南宋的台州城,你大概不会迷路。因为当时的台州城格局,与今天临海的台州城文化旅游区相比,并无太大差别。”我好想穿越到宋朝的台州呀!去看西南两边毗邻宽阔的灵江,北倚千仭大山,东郊有东湖映秀。城墙迤逦如臂弯,将城市环保其中。爬了山,就吃宋人的羹汤,水产菜。台州离不开海鲜。鲑鱼白如酥,西施乳。螃蟹糟之可致远,银鱼以为鲊尤美。宋嫂鱼羹千古留香。吃饱喝足,就去看戏喝茶。蔡伯嘴的故事,三国戏。满大街的茶坊、茶肆,闻名天台茶。晚上喝点糯米或是果酒。玩累了,找个客栈住下。五十文钱折合现在的钱,二三十元,觉得不贵还尽兴。这样的城市生活,真的有滋有味,每日伴梦入眠。

我与茉莉从“有书”相识于今,已有八年有余。这份因书结缘的友谊就如陈年老酒,愈久弥香。我们如这俗世烟火里互相奔赴的闪闪发亮的珍珠,因为吸引,因为热好,因为质朴纯真的坦荡。我们相爱相惜,坚守着这份牢不可破的城池。我们从未走远,从未离开,我们的心永远互相惦念。从未见面,却藏着千言万语。

在当今这个世态炎凉的降熵世界里,有什么比书友更长情,更纯粹,因为灵魂的相近,因为思想的一致。我要穿越到《大宋的台州城》,去邂逅那个名叫茉莉的女子。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