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又十分惊喜。黄慧梅老师的新作《砚溪,砚溪》,竟让我先睹为快,一口气读完,一直盘桓于脑际的问题,我一下子有了答案,原来那灵动的文思,娟秀的文字,有一个天赐的出处一一砚溪。砚溪,文墨涓流,清澈见底,淙淙经年,如鸣佩环,令人心生向往。
结识慧梅老师是缘份。
当我看到群里有一个叫寒梅瘦石的昵称时,就觉得眼前一亮。寒梅者,不畏严寒,傲立雪中,让人起敬;瘦石者,峭削之石,傲然屹立,令人敬畏。
真正认识她,缘于那时群里有一篇严厉批评当今补课高收费,响应者众。这时她出来说话了,并非所有的老师都是那样,她以东升中学和她本人说事:她们也为学生补课,但不收费不受礼。这在当下实在难能可贵,堪为师表,令人敬仰。我当时留言:真正的灵魂工程师!
她好像上网的时间并不多,这是她工作太忙,但只要她现身评点,就是一道亮色。她的点评精准,非常有亲和力,让人觉得是在与智者对话,我相信凡是她点评过的作者肯定有大致相同的感受。她曾对我当时发的几篇小文有点评,让我受益良多,我复制留存下来。我引以为师,主动申请加为好友。这时我才知道她的大名,她告诉我和本家江本兄是一个学校的,就犹觉亲切。
前些时去旅顺整理这几年来陈钧主席他们寄给我的几十本《绣林 》,现在群里认识的群友大都在上面对上了号,而她却留到了最后。她写了卷首语《文墨留香》、上了本期人物《黄慧梅诗语》、发了《相约油菜花》《典藏 .爰》,还有为江本兄的诗词集写的书评等。我原以为她是语文老师,简介却说是从事物理教学,让人惊讶不已。难怪点评如此精准,她是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友好的情怀对待文章和作者。
我在想,她本来学的是中文,却在从事物理教学;写诗、填词、写散文已经了不得了,但在文学理论、评论上又有独到之处;她对诸子百家名篇,了然于胸,信手拈来,即成美篇。焉能不让人钦敬?
《砚溪,砚溪》,这条以村名砚溪为名、起始于长江支流的人工小河,在作者的笔下,使她灵动起来,将人们拉回了那个遥远的年代。一对年轻的母女,沿着长长的码头下到沙滩,小姑娘撒开脚丫,赤脚踩着柔软的河沙,湿润的沙土浸没了她的脚,母亲在后面气喘吁吁地追跑过来,这是在电影上才能看到的温馨画面。小姑娘学着母亲双手捧着嘴大声呼喊:“船老板—过—河—呢”、“来—啰—”,隔着时空传递过来。那乌褐色的摆渡小船,一起一伏的双橹呈“人”字波前行,我们这一代人大都有过这样的行程,一经文字点燃,让人感叹不已。
她的文字引领我们穿越时空隧道,领略了小河的四季更替。我们看到了河边女人用棒槌捣衣、说家长里短、哼哼呀呀地歌唱;男人用水桶挑水、走得四平八稳、一地艺术的湿痕;小伙伴们打猪草、光着脚丫摸鱼捕虾、光屁股的男孩畅游、女孩铺着荷叶看河水滴嗒舞蹈;一个小女孩问爸爸为什么以前可以跑轮船下洞庭,船是什么样?冬日里在结冰的河里扔石子,为的是听那叮咚叮咚的声响。好一幅美丽的鄂南水乡画卷、儿童们的幸福乐园。
时代在变迁,昔日景象不再。现在,河还是那条河,没了那条摆渡的小船和船老板,取而代之的是砖头水泥桥。作者每次骑着自行车过桥去看望父母,都要停在这条母亲河上向远处眺望。母亲河依然清澈透明、映照着蓝天白云,浇灌着良田万顷、哺育着她的代代子孙。两岸楼群拔地而起,一切都变了大样。
不变的是,清纯美好的童年梦想。
读她这篇《砚溪,砚溪》,不由想起她的《行走在八一大堤》。她和小伙伴们在八一大堤边上看长江,“望着那滔滔江水,感受他的辽阔和雄壮,没有畏惧。”我们似乎看到了一群天真浪漫的妙龄少女用力向江面投掷鹅卵石,小小的石头在空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咚的一声溅起一朵朵洁白的浪花。说滚滚长江东逝水“总是温情的注视着我们,粼粼波光犹如微笑的眼,朵朵浪花又如一声声夸赞,诱惑我们一次次尝试超越”。这样赞美母亲河,这种拟人的手法真的是美妙极了。她笔下八一大堤的昔与今,调弦口与知音的故事,构成了一幅壮丽的水墨画卷。
从写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到写家乡的母亲小河,一脉相承,是对家乡的挚爱美好的眷念。
写鸟鸣、流水、林风,如行云流水,天籁呈现。
慧梅老师的文字,清新隽永、诗情画意、情感真挚、自然流淌,如一杯清清淡淡的绿茶,透明、甘醇,散发出一股淡谈的清香,沁人心脾。文如其人,读文即读人。在北方的冬季,读她的文字,犹如冬天里的春天。
砚溪,砚溪,此水堪饮,先饮为幸;《砚溪,砚溪》,此文堪读,诸君共品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