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简书上兴起的日更挑战以来,不少人出于好奇积极参与,每天刷新着写作的记录。原先日更概念来源于一本书《成为作家》,该书的作者建议每一位想要成为作家的文字爱好者可以做到每天都写一点儿东西,既是练笔,又是对生活的记录和感悟。每一位坚持日更的人都坚信这种努力会获得好的善果,但是也有例外。
我接触日更挑战也算是有段时间来,刚开始也是本着新奇的想法而参加的,就像我参加走路抽奖活动一样,顺路,过程雷同,只是结果不一样而已。原先每天日更,固定时间段晚上更新,后来因为朋友晚上聚餐,一忙活就到了十点半左右,到家就已经十一点了,熟悉规则的人应该知道,日更的规则是在十一点之前发表才算一次日更。而我每次文章篇幅大多在一千字左右,想要完成已不可能。如此情况断断续续了几次,日更挑战失败又重新开始,失败又开始,虽然对自己写作上没什么影响,但是对于活动的意义却失去了本来的味道。
一个新的习惯养成需要21天,大抵推出这个活动的人想法也是如此吧!现在日更多少成了一天的日记,记录生活中发生的一切,包括偶尔的顿悟与伤感。以写作为目的的所有行为都值得去赞赏,所有的付出与努力都该获得掌声,即便不能取得好的阅读量和支持,只要心中有了一盏明灯,行走在孤独的黑夜里又有什么关系。贾平凹先生的文章多真实想法居多,以理性思维来剖析生活中的大大小小杂事。不喜热闹,更加不喜欢勾心斗角,做着自己喜欢的事,独自欣赏沿途的风景。文字清新自然,朴实无华,读完安心,闭上眼画面也会跃然纸上。不需要太多的仪式感和轻音乐的伴奏,捧起那本书,一字一句地研读,先是平淡无奇,然后慢慢品出人生真谛来。
日更挑战不仅可以从外在来约束你的习惯,同时也能从内心来刺激你创作的欲望,不至于懈怠。一般灵感多来源于外界的刺激,比如看过一本书,或者听到的一首歌,别人的一句话等等,都可以成为灵感触发的开关,然后再燃起头脑风暴,与之生活相联系,文字将会如高山流水一般涓涓而下。人固有的思维就是炒冷饭,将大众的看法复制出来,用自己的话说出来,看似用功了,实在是在自欺欺人。我是看不惯那些人,从别处摘录几个句子,鱼目混珠,稍加改动就发表出来,完全失去了读书的目的。
我现在已经有了自己固定的时间段来专门写作,有时候文笔倾泻而出,有时候半个字都写不出来,前者如果常有自然好,但是有时候多后者情况居多,生活原本就是每天的重复,加之每天朝九晚五的工作,留给属于你的时间也就晚上了。其实读书最是激发灵感的源泉,你不仅可以窥见作者的心理想法,也可以对照自己,查看各自不同。就像只有正负极的碰撞才可以擦出火花,飞机逆风才能起降,人的思维同样如此。
我们选择坚持日更,并不是为了赢得挑战获得所谓的达人称号,只是顺路而已。当利益和名誉都成了我们努力过程中的附属品的时候,你我的境界就到了意想不到的高度,超脱了普通人,不畏俗尘,只缘心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