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木心先生有过一句俳比:
年轻人充满希望的清瘦。
大家要是看看画上的这些人,全都非常清瘦,别看它们长着胡子。
我有时候到国外经常会认错他们的年龄,满脸络腮胡子高高大大,一问才18、9岁,顶多20出头。
我们自己年轻的时候也是一样,
整天到晚瞎混,
一点都不懂得青春的珍贵。
然后就一去不复返。
看这幅画显然是在巴齐耶自己的家里,典型的一个巴黎的公寓。非常高的天花板,非常高的窗台,还有那种旋转的老式楼梯,墙上挂着早期我们见过的一些画。所有的描述都会说:印象派是一帮穷画家。
可是在画上我们看到的都是非常体面的一些青年,一些绅士、君子,巴黎青年的穷和我们中国青年的穷看样子还不太好对照。
这里我又要提到巴齐耶组构群像的一个卓越技巧。大家要知道画这么一屋子人非常难的,我没有看过任何关于这幅画的草图,不知道有没有过,难得的是在正稿上不落痕迹。
每一个人,以我知道的画工,至少要画一两天,画完了画他画他画完了再画下一个,是轮着来的。那个时候莫奈、雷诺阿都要真的站在那里,非常不容易的,可是不着痕迹,非常自然。
还有一个难度是他的画的尽头是窗户,外面有光线进来。我们画画的人通常都会把画布挪向向光的地方。可是这幅画布的位置,这幅画的位置,画家自己的位置显然是在门口,就进入房间的时候。
这是1860年代70年代的一幅画,还没有电灯,更没有照片,巴齐耶在这么暗的一个位置怎么能够向着窗户画出这么一幅绚丽的画?原作是非常非常好看的颜色。
此外就是他那幅一家人在阳台上的画。远处是夕阳,我也不知道他怎么画出来的。虽然巴黎的夕阳比中国的黄昏要久,也就是一两个钟头。能够抓住的那个颜色,那道闪亮,也就是半个小时左右,可是这幅画以我对画工的估计要画几个月。我也不知道他怎么做到的。所以巴齐耶是很有本事的一个画家。
我相信巴齐耶在画这幅画室的作品时。大概也就是25、25岁左右。不会超过这个年龄。在这个年龄,我们这儿再有天分的画家还在熬硕士生、熬博士生、熬博士后,还写什么狗屁论文。我经常对那些高学历的学生说:
你在这个岁数你还没有画自己的活,你还没有出作品,你已经死定了,你完蛋了,不信你看看巴齐耶,看看梵高早期的作品。
巴齐耶死的早,印象派很少提到他。我到现在没有找到一本巴齐耶个人的画册。可是他要是活到七八十岁,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些画全部算早期作品。
大家可以看看印象派诞生史,同时期和印象派一起活在巴黎的那些画家画的那种官方的、沙龙的绘画,画中东异国情调,画资产阶级和贵族的宴饮,画非常华腻腻的女裸体,画非常标准的风景,你就可以想象当时印象派这帮家伙有多么前卫,多么勇敢,而且多么坦然。
请输入标题 bcdef
我就画我们过的日子,
画我们的上午,
画我们的下午,
画我们自己的快乐。
所以这个革命从此改变了美术史。
现代艺术后面就跟上来了。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所以这个革命从此改变了美术史。现代艺术后面就跟上来了。
我不知道印象派的同仁怎么看待这张画?
在我看来,这是这帮乌合之众的一个集体记忆。也是这个叛逆群体灵光乍现的一首诗。
我喜欢看到崇高悲壮的历史性的画面。
我也喜欢看到像梵高,珂勒惠支,蒋兆和画的那些穷苦的人、悲哀的人。
但是我也喜欢看到巴齐耶这样的艺术,明亮、均衡、温和、非常健康。
这么好的一个青年一枪就打死了,倒在战场的泥浆里面。
欧洲可能因为人口少,也是最早创立了共和国,有一种爱国主义和保家卫国的责任感,所以只要战争一开打,文艺人,艺术家,诗人,音乐家、教授、科学家就应征入伍上前线,很多都被打死了。
大家如果去了解一下一战二战,可以找到很多有点名气的、甚至非常有名的艺术家的名字。
我前些年到彼得堡,去看看我们小时候非常神往的那个列宾美术学院。进去以后非常失望,这个学校真的没落了。可是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件事情,在门厅进去的时候,有18世纪创校的叶卡捷琳娜女皇的一个雕像,就在这个雕像旁边,有两块石碑,上头刻满了名字,密密麻麻的名字。
我一问,学校告诉我:这个是二战期间从列宾美术学院毕业的画家、雕塑家、板画家、摄影家,应征入伍然后死在了战场上。在中国这是不可思议的。中国死于战争的年轻人非常多,但是我们还是很有限的听到相对著名的艺术家直接当兵或者死于战争。很有限或者没有记录下来。
我们再来看这幅画。非常明快亲切,远离战争和死亡的阴影。
很多画的后面其实藏着我们想也想不到的故事。
——整理自陈丹青
《局部·巴黎的青年》
阅读原文:http://weibo.com/6252936697/F84ilo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