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决策
注意,千万不要把对话当做决策。对话是获取双方观点的过程,这个过程肯定会涉及每个对话者。但是,允许双方分享观点,鼓励他们说出看法,这样做并不表示他们一定会参加决策行为。为避免期望值遭到破坏,我们必须学会区分对话和决策,明确指出应当如何决策,参与决策者有哪些以及为什么这样决定。
今天所阅读到的第一个标题和关键词就是决策,一场关键对话中的决策非常重要,日常生活来看,决策这个词与选择有关。有句老话说得好:“人人有责等于没人负责。”如果不把任务明确到每个行动者,你的决策很有可能会落到无人执行的下场。
决策,指决定的策略或办法。是人们为各种事件出主意、做决定的过程。它是一个复杂的思维操作过程,是信息搜集、加工,最后作出判断、得出结论的过程。 语出《韩非子·孤愤》:“智者决策於愚人,贤士程行於不肖,则贤智之士羞而人主之论悖矣。”
决策能力是决策者所具有的参与决策活动、进行方案选择的技能和本领。能力是在人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经过后天教育和培养,在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增强的,是人的智慧、经验和知识的综合体现。决策能力是一个多层面的能力体系,它主要包括三类:(1)基本能力。它是进行决策活动应具备的起码的技能和本领,像人的正常体力、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认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就属这一类。(2)专业能力。它是使决策工作能达到预定目的、取得一定成效而需要的技能和本领,像决断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判断能力、组织能力、指挥能力、控制能力、自检能力就属这一类。(3)特殊能力。它是使决策具有创造性、产生极大成效所需要的不同寻常的技能和本领,像逻辑判断能力、创新能力、优化能力、灵活应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就属这一类。决策能力除了有类的区分外,还有量的差别。
小结:拥有决策能力无论在关键对话中还是关键场景中都可以为自己带来很多价值。
关键词:执行
有句老话说得好:“人人有责等于没人负责。”如果不把任务明确到每个行动者,你的决策很有可能会落到无人执行的下场。在决策执行环节,你必须明确说明行动人、行动目标和截止时间等要素。明确行为目标,设定检查时间,记录任务细节并按时进行检查。最后,你应当督促人们对其做出的承诺负责。
我个人一直坚信一个观点就是,要想当一个能力者,首先就必须是一个好的执行者,而在关键对话中决策的执行更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执行力,指的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 。是把企业战略、规划转化成为效益、成果的关键。执行力包含完成任务的意愿,完成任务的能力,完成任务的程度。执行力:对个人而言执行力就是办事能力;对团队而言执行力就是战斗力;对企业而言执行力就是经营能力。而衡量执行力的标准,对个人而言是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对企业而言就是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企业的战略目标。
团队执行力是指一个团队把战略决策持续转化成结果的满意度、精确度、速度,它是一项系统工程,表现出来的就是整个团队的战斗力、竞争力和凝聚力。个人执行力取决于其本人是否有良好的工作方式与习惯,是否熟练掌握管人与管事的相关管理工具,是否有正确的工作思路与方法,是否具有执行力的管理风格与性格特质等。团队执行力就是将战略与决策转化为实施结果的能力。许多成功的企业家也对此做出过自己的定义。通用公司前任总裁韦尔奇先生认为所谓团队执行力就是“企业奖惩制度的严格实施”。而中国著名企业家柳传志先生认为,团队执行力就是“用合适的人,干合适的事”。综上所述,团队执行力就是“当上级下达指令或要求后,迅速做出反应,将其贯彻或者执行下去的能力。
小结:拥有重要决策后,执行力才占主导,拥有良好的执行力会变得更加可信可靠
关键词:积极性
你应当建立新的、更高的期望。不要管具体某个问题,你应当面对的是整体行为模式。如果想让对方表现出行动积极性,你应当告诉他们。用具体事例指出他们遇到问题时总是浅尝辄止,不愿多做努力。你应当提高要求并明确告诉对方,和对方一起寻找办法,看怎样做才能在遇到问题时既做出必要的努力又充满创意。
积极性又称积极主动性,从来源上讲它是指个体意愿与整体长远目标任务相统一的动机。积极主动性是士气的表现,士气是积极主动性的实质。士气通过积极主动性的表现,从内在人格个性来源上可分为自觉性、凝聚力和自我实现心理三种,而就外在意志过程来源上又可分为勇气、忍性与操心三种。
我们有时可能会将一些具有不愉快、消沉性质的情绪认识等心理活动,都归之为相应的这些人都具有消极被动的动机,比如战场上士兵因为恐惧丧命而逃跑、生活中因为哀痛失去亲人而茶饭不思等等。但实际上,这里所说的动机的积极主动性或消极被动性,不在于人们的认识和情绪等心理活动是否愉快或消沉,而是在于人们的认识和情绪等等是否能与整体长远的行动目标相符合。很多看起来消极被动性的心理活动,只要与积极主动的目标联系起来,往往就会有积极主动的性质。例如“保存生命”这在战争中看似只具有消极被动性动机的恐惧情绪,虽然与“逃跑”这种消极被动目标联系起来往往确实对军事行动具有消极被动的作用,但若与“消灭敌人,从而保存自己”这一积极主动的目标联系起来时,则就使这一恐惧情绪转而对军事行动具有了积极主动的性质。西汉开国大将韩信的“背水一战”就是利用这一恐惧情绪,从而将汉军“置之死地而后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