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儿子从小就养成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在上小学的时候就给母亲做饭,在父母上班忙的时候,他就会自己放学回家,还把饭菜都准备。在大家心目中有这样一个乖巧懂事的孩子,真是父母的天大福气。
中学的时候,学习成绩也是很优秀,中考以优异的成绩被市重点高中录取了。孩子的成长一帆风顺,再下来就会去个好大学深造,走出他自己的人生路。
写到这里,我自己都感觉如果读起来,到这里应该有点转折。人生毕竟充满着无常,充满着变数,当一件事物发展到一个极端后,必然会转向另一个极端。
朋友的儿子上高中后,有一段时间,就是不去上课,问什么原因也不说,再问多了就发脾气。朋友无论怎么跟儿子谈心也弄不明白这是怎么了。于是,各处找寻解决方法,在学校,跟班主任谈,跟各科老师谈,甚至碰到了校长也要谈一谈。在校外,也是找各类他认为信得过的过来人来咨询,来帮忙想解决办法。
一番折腾下来,偶尔会有个效果,但很快就恢复了原样,就是不去学校上课,儿子告诉朋友,他不去学校并不是不学习,只是不去学校学习。
朋友的心都让孩子搅乱了,还有一年就高考了,这样的状态会让孩子失去竞争优势,浪费了很多时间。
做父母的担忧是写在脸上的,急在心里的,急切想解决问题的朋友跟儿子彻底长谈了一次,终于弄明白了,儿子不去上学是认为学校老师没有师德,没有新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新高考的变化,而他有自己的学习节奏,不去上学就在家里自己学。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学校束缚人性,不能让人自由的发展,要不是自己反抗,会被束缚成木偶一样。
朋友弄明白了原因,却找不到解决方法,无论怎么讲道理,告诉他这是在耽误自己,儿子就是听不进去。
朋友告诉儿子,你只管好自己,学好了以后有能力再去改革,儿子说要彻底反抗,才能得到自由。
朋友诉人生之苦,事业之苦,用自己的不容易来打动儿子,可说起这些,儿子就不说话了。
朋友内心苦闷无处排解,小时听话懂事的孩子怎么会这么偏执,这是正常的吗?
我和朋友在探讨这个问题,孩子从小被家庭教育,要做个好孩子、听话的孩子,当孩子长大进入社会也是要做个规矩的人,这些规矩和约束是为了好管理。
在家庭里听话,父母就省心,在社会上守规矩,社会就稳定。一个压抑过久的人是没有自我意识的,当他接触了更多的东西的时候,了解了一些词语,比如:人权、自由、理性、感性……他逐渐就有了自我意识,而展现自我的方式就是让你注意到他的不一样。
道理都会明白,要虚怀若谷,要谦虚谨慎,但当他这个时候,就会觉得这些说教都是骗人的,是让人失去个性。
只有当他的自我得到释放,得到认可,他才会满足。自我膨胀时就会目中无人,认准的理就不会放松,我侄女上高中的时候也有过这样的想法,但她意识中还有一个想法就是不能对自己不负责,所以就没有表现出来很激进的行为。
当她刚进入大学的时候,参加各种活动的过程,就会觉得很多同学很幼稚。后来,她看书多了,我再提到她是不是感觉到同学幼稚的时候,她就不好意思了,说不能那样说了。她说的更多的就是感觉到自己太贫乏了,人只有半瓶子的时候才会响。
朋友的儿子也是这样的,先是自我意识的觉醒,然后就会目中无人,再经过释放,就会觉得自己匮乏了。他现在的问题是人与社会、人与自己的关系处理不当。只停留在自己的意识中是不会走出来的,不能封闭自己,不能割断与一些伟大姓氏的联系,老子、庄子、孔子、释迦牟尼……
与这些伟人建立联系,进入他们的思想,让他们的智慧的光芒照耀着自己,这也是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己的关系的关键。
从这个例子中可以引申出很多思考:老师应该如何教学生?学生如何适应不满意的情况?父母的教育关键是什么?自我意识觉醒后如何与他人相处?……思考的越多,还能有答案,路也就越明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