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就在严桥社区地界内,因为近,我们便骑车前往。陈书记电话请来刘老先生与陈老先生。我们便坐在办公室里闲谈。
刘老八十多岁,眼睛不好使,但身体硬朗,精神矍铄。自言一日三餐酒,456,三餐分别是四两、五两、六两,可见是酒老仙的人设。
他以前参与过严桥公社(也许是乡)历史的编写,材料收集多,最后形成了册子。不知册子现在有没有,如有,会省去我们不少麻烦的。
他说,神墩其实有来历。附近可能有古墓,有人背地里挖过,碗不幸碰碎,扔了,所以不知朝代。查《记忆》(何福安编著),严桥社区境内有褚村神墩遗址,为上世纪八十年代普查时发现,时代为商周时期,曾出土一批墓砖、两只陶罐和残碎陶片及鬲足等。
他还说,严桥原叫林家桥,街北边,有过木桥的,后来毁了。我一直以为严桥是严家桥的简称,因一严姓在桥头开小店而得名。但是,民间确实很多叫它林家桥的,一直以为那是口误的。难道真有过林家桥说法?我还是不信。
我还知道这严姓是地下工作者,架桥是他的善举,开店是他的隐护。刘老说,姓严的从巢湖那边过来的,以卖盐为业。哪种说法更正确,还是都对呢?
严桥更早的名字叫小东庙,原址早已没有踪迹。不知何年月日被迁到西南的虎皮山上,正在其近旁建设的善缘寺就是以她为前身。而善源寺属农场或走马了。
刘老眼不好,力难从心;陈老是老教师退休的,有书卷气,热情有余,无奈家事累身。所以寄望于他们搜集材料,说不口的。
聊了一会,我们立起身,便骑车回赶。与两老人摆了摆手,算是告别。
我在严桥生活学习工作了三十多年,也许是接触多了,没有感觉到街面有多大的变化。与所有的乡镇街道一样,该消失的单位消失了,新起的店铺多而且杂。它是镇政府所在地,各部门现在多向北迁散,像是脱开了母体。
这一带以前主产花炮,因为常有事故发生,现在全部取缔。街上李家花生米还在,名声比以前大;风味独特的洪家干子却渐渐没有影响。街道地势不高,近年几次被淹,让远处的人借着发达的媒体知道了它的名。
水从低处涨,人向高处跑。如果水患还将存在,老街就渐渐让人不敢留恋。但是老街是有记忆的,青石街道胜利桥,中药店老饭店,东边巷西边巷,一定有很多沧桑与辉煌,为我所不知道的。
银港路穿社区而过。沿路有华电公司与赵老五油籽厂。天然气公司办公室正在建设中,据说,大型山石采集处理中心也在筹建中。严桥,一定有新的气象、新的面貌,为我们不久将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