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遇天下分裂,“正统”都是各方争执的焦点。东晋十六国时期,前秦丞相王猛与符坚之弟--符融都劝导苻坚勿征伐东晋。其反对的理由就是东晋虽僻处江南,但是为华夏正统,人心向晋,不宜征讨。但是苻坚还是没有听从,最终起兵伐晋,却兵败淝水,强大的前秦政权也随之烟消云散。我认为苻坚不会不明白这其中的道理,但其还要执意伐晋,其根源还是在於其畏惧东晋华夏正统的身份。所以,一定要趁自己实力雄厚的时候,将东晋政权消灭。
当王朝更替时,新王朝必欲将前朝的皇子皇孙赶尽杀绝才能心安的原因也在此。其具有的正统合法的身份,会是一种强大的号召力。那个满清末代皇帝溥仪,后来都被日本人弄到东北当了伪满的傀儡皇帝。
三国时期是秦汉以后的第一次分裂,陈寿在修订《三国志》时,是尊曹魏为正统。故记曹操、曹丕等为《武帝纪》、《文帝纪》等。而记刘备、刘禅则为《先主传》、《后主传》,记孙权等则为《吴主传》等(纪与传源於《史记》)。
帝与主,一字之别,即定正伪。虽到南宋时期,有主张以蜀汉为正统、曹魏为篡逆的,但是最主流的观点还有以曹魏为正统。从两汉到魏晋再到南朝的宋齐梁陈,都是有明确的禅让程序的,象征着王朝正统的传承与交接。
南北朝时期,南朝攻讦北朝为索虏,北朝则攻讦南朝为岛夷。其实,华夏人是不愿意承认北朝的正统地位的。但之所以被承认,是因为隋唐的正统乃是传承自北朝。从北魏到西魏到北周再到隋唐,也是有明确禅让程序的。如果否定了北朝,就意味着在很大程度上也否定了隋唐的正统性。隋末,王世充拥立杨侗在洛阳为帝,而李渊拥立杨侑在长安为帝。虽杨侗较杨侑年长,更该承袭帝位。但史学家为使隋唐的禅让具有合法性,便称杨侑为隋恭帝,而称杨侗为皇泰主。
五代时,有禅让手续的汉人王朝--梁,却被取代他的沙陀族王朝--唐视为伪朝(到宋代欧阳修编修《五代史》的时候,又承认了后梁的正统地位)。李存勖建国号为唐,就是明确其是唐朝的延续。唐-晋-汉,虽都是沙陀族所建立,但周与宋却也都是起源於沙陀族的河东势力集团,也自然就无法否认其正统。同时期的南唐政权,虽也宣称自己才是大唐正宗。但是与宋却没有传承关系,故也被否认为正统,其君主也就只能被称为“主”了。
宋朝以后,北方少数民族屡屡崛起,纷纷建立了强大政权。但是直到清朝前期,辽与金仍不被视为正统。在诸多的史籍及文学作品中,都称其君主为“辽主”、“金主”等,而绝不称“辽帝”、“金帝”。而满清为其入主华夏寻找合法性依据,便以辽与金的疆域较宋辽阔为由,提升了辽与金的地位,而与宋并为正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