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朋友问我青岛话有什么特点,教教他,我憋了半天却有点说不出了。最后突然蹦出个词:“波螺油子!”然后看着他茫然的脸慧心的笑了。
其实我倒不是想刻意为难什么,只是确实波螺油子是我能想到最青岛的词汇了。所谓波螺油子,是由小方块的花岗石铺成的路面沿小道向上盘绕,错落有致的条石被磨蚀得油光发亮,因为神似波螺,所以就成为波螺油子。春夏季节,石缝间还有青草伸出头来,给老街平添几分生气。
当然这段是我长大后的才了解到的。那时候只是觉得这中不太平整又曲折蜿蜒的道路很是有趣。不少地方都有着波螺油子的地形,黄县路,金口三路,天主教堂周边...但是最出名的还是胶东路,而那里确实也发生了不少有趣的故事。
那确实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对于现在随便点点鼠标就能下载几G几十G的人而言可能很难理解,那个有电脑却没有互联网的时代。只能偶尔点击拨号看看新闻或者搜点资料,几分钟就要匆匆下线。而最直接又方便你的方式自然成为了光盘,而波螺油子就这么应运而生。
波螺油子那时候盗版小店林立,商住混杂。每个小巷门口都会有那么一两个热情的大叔大娘,重复着对你说着一句话:
“要软件要游戏吧?跟我走……”
现在想想这个过程就像在早些时候的嫖客,反复打量着店老板,琢磨着老板身后是不是有着好的工具或者游戏碟。当你一旦犹豫或者表露出有贼心没贼胆的感觉时,她则会特别热情的拽着我的胳膊走进一条巷子。然后会说另外一句经典的台词:
“最近查得严,还有一些好货没往外拿。”
这时候你就没得选择,只能弱弱的跟着他继续前进,来到一个陌生的黑屋子里,掀开帘子会看到桌子上有无数个盒子,错落整齐的摆着无数包装精细的盗版光碟,而光碟周围则围着不少年龄相仿的少年。有时候你能淘很久,只是为了找到《大众软件》或者《电脑DIY》等杂志上介绍的一个软件或游戏。
当然以上故事只代表我个人对波螺油子的情感,其实关于波螺油子的故事则比想想的更多。石块上面原有一些雕刻的花纹,年代久了,走的人多了,就只隐约见到一些班驳的纹路,由人畅想了,好像每一块石头都记录了一段鲜为人知的传奇,石头的每个缝隙中都释放着的先人灵魂,将灵性幽幽地传达给路人。
没过几年信息城就建起来了,卖碟的也转移了。而同样的网络迅速发达让盗版光碟也被时代所抛弃了。一次次的城市规划让他也不过被拆除的命运,后来那段路上面建了桥,速度听说快了很多,没什么人停下来了。
但是一旦有朋友让我带他在青岛溜达溜达我一定要找到一条波螺油子。就像上海的弄堂北京的胡同,那些光滑发亮而失去棱角的路,就是这座城市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