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笑来老师的第一本畅销书《时间的朋友》,里面的观点实用、有效而且都是被他验证并践行过的。
比如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就是做时间的朋友。
比如不断升级自己的操作系统,打开心智,提升自己,才能更好的提升整体的人生效率。
但是这本书最本质的观点有一个,那就是:
时间是不能够管理的,我们能够管理的只有我们自己。
只有把不断的提升自己,才能管理好自己的时间。
把焦点放在自己身上,永远是最正确的事情。其实这本《时间的朋友》是一本个人成长的好书。
经历丰富且又一定思考能力的人一下就意识到,这确实是直击本质的观点。
上周朋友送了我本书《孙正义的时间管理术》。看起来是往年市面上流行的时间管理书籍,但是我看过《时间的朋友》之后再看这本书的时候,会从更多维的角度来思考并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来体验、总结这本书的观点。
而这些观点,也是从个人成长角度来总结的。因为我很认同那个观点,只有不断的提升自己,才能更好的管理并掌控自己的时间。
1 不制定计划,人生散漫没目标,这一辈子会一事无成。
计划的制定来源于明确的目标,如果说没有考虑过自己明确想要什么,在一件事情上达到明确的目的,就会对自己的明天,后天,没有任何规划和安排。
那接下来面对的就是日复一日的散漫生活,三年以后、五年以后的人生状态大概率还是如此吧!
很多人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好像也看到了另一句话,想到另一个现象。那就是大部分人都知道选择大于努力,选择决定了以后的努力方向,决定了自己的人生路径,但是却很少有人在选择这件事情上花功夫。
其实很多人对于计划的看法和选择一样,都知道很重要,但是都没有去制定计划,去做出选择。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些人没有制定计划的能力,没有做出选择的能力。
为什么没有制定计划的能力?
背后的原因就是对于目标不够清晰,对于自身理解不够深刻。说白了就是认知不够,包括对外部世界的认知,也包括对内部自己的认知。
NEXT
2 结果是计划出来的,计划的制定来源于清晰的目标,而这个目标是否合理取决于个人的认知。
计划的制定来源于清晰的目标,为什么是清晰的目标的。那就是非常明确自己想要什么,想达到什么目的。
拥有模糊不清的目标,就会有模糊不准确的行为。比如说很多人要成功,成功是个很大的概念。没有弄清楚,所以他甚至连第一步都迈不出去。很多人想要赚钱,赚钱的方式多种多样,哪一种才适合你?弄不清楚,那就没办法去制定计划开始执行,就不会有好的结果出现。
大部分人为什么会这样?那就是认知不够,眼界有限。
我们看孙正义在做出这个计划之前,是有着清晰的目标。而这个目标的制定是因为他在生病期间看了一千多本书能够预测以后的发展趋势,做出行业选择。
马云在杭州做翻译社的时候,做了一个高速公路的项目,去了趟美国,看到了互联网。从此一直在这个行业里面创业发展,从没有更换赛道,因为他们有洞穿未来的眼光。
其实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制定目标的时候并不需要向他们有那么长远的眼光和洞穿未来的能力。
但是对外部世界的运行规律要有一定了解。
也要多思考自己的经历、过往,性格特点这些内部因素。弄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要成为什么样子?
两者结合综合考虑,这个应该就是清晰的目标。再根据目标制定出达成目标的规划,这就算是制定了可实施的操作计划。按照这个进行,那就会极大的提升自己的时间效率。
3 做好长期规划,用长期规划去倒退短期规划,再细分到周规划,才能具体到每天的行动。
有目标的人在奔跑,没有目标的人在流浪。
如果说制定的目标已经有相似的成功案例,最高效的方式那就把这个人具备的能力、他的人生路径梳理清楚。反省自己,缺什么能力就去补什么能力,缺什么经历就去参与去经历。
拆解为这么部分,就会明确每天要做的事情。这样每天都在向着这个目标奔跑。
4 你的业余时间用来投资还是消费,决定了你的命运。
只有活在未来的人才具备掌控未来的能力。
如何看一个人是否活在未来?那就是看他把最宝贵的东西花在什么地方。那么对于普通人来说,最宝贵的东西莫过于时间、金钱。
把时间、金钱花费在有利于自己以后发展的地方就是投资。比如说去学习一门技能、去向这个行业内的牛人请教,去买书提升自己的眼界和更新自己的思维方式。这些都是投资,这样的人是活在未来的。
有句话叫做下班后的四个小时,决定了每个人的一生。因为积累和不积累,短时间之内看不出的,但是两年后,五年后差别会非常非常大。
因为有个现象叫做复利,我觉得也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思维方式就复利思维。
为什么呢?
爱因斯坦说:复利是人类的第五大奇迹,是比原子弹威力还要强大的武器。
学习是复利成长的
我个人一直都渴望每天进步,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读书。但是刚开始的时候由于认知有限,理解能力有限。在看书的时候非常容易跑神,注意力不集中。很少完整的看完一本书。但是随着知识的积累,认知的扩大,理解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在看一些书籍的时候,尤其是自己稍微熟悉领域内书籍的时候,效率已经大大的提升。这本《孙正义的时间管理术》用了四天就看完了,而且边看边记笔记。
技能提升是复利成长的
我记得我在学习设计的时候,每天都要投入十个小时左右。刚开始设计一件东西需要两个星期,甚至都做不好。
但是随着经验的积累,技能的提升,见识的产品越来越多,对产品设计规律把我越来越好。在之后遇到类似的东西,可能几个小时就搞定了。
财富积累也可以是复利成长的。
比如大名鼎鼎的股神巴菲特:其实他的年化收益率只有百分之二十左右,但是每天都有百分之二十。几十年的参与复利下来会有几万倍的投资回报。
这个就是复利的积累,刚开始会很笨拙,长时间的定投参与,会让自己的能力指数型成长。
明白并参与积累的人,都是活在未来的人。他们把时间用来投资自己,是因为他们已经看到了他们想成为的样子。
5 思考的时间不要超过十秒
孙正义的所有会议都是决策为导向,为了能够达成决策。就需要数据支持和能力支持,做好这些准备工作。否则就得不出结论,用他话就是思考时间不要超过十秒。
而一件事情如果在一定时间内得不到答案,就说明自己不具备解决这个问题的能力。
就像考试前老师教我们考试注意事项,如果说一道题你看了一眼后大脑里没什么思路,那就接着做下一道题吧!因为这道题你大概率做不出来,就没必要在这上面耗时间。
很多事情的解决不是因为你多花费了多一些的时间,而是因为你具备了某项能力。所以如果说不具备某个能力,该学习学习、该请教请教。否则花费再多时间也徒劳无功。
就像考试时候你遇到的那道数学题一样,看一眼没思路,再看一眼还是没有思路的。
6 以结果为导向,给自己设置截止时间,否则越拖延越拖延。
一件事情的达成是由无数个阶段性的成果构成,计划的制定以及执行以结果为导向。
需要注意的就是这个阶段性成果是否清晰、准确。是否真的有利于大的计划顺利发展,这需要制定计划的时候充分沟通协调。
另外一定要给自己设置截止时间,这是我体会非常深刻的一件事情。
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小时候,每天的作业完成率都很高。但是暑假作业完成率就不高,放假时间比较久,从内心上就告诉自己反正还早呢!
截止时间设置的越久,人性的弱点、懒、怂、拖就会发挥巨大的作用。老是想着还有时间、还有时间。就会越拖延、越拖延。以至于很多计划就这样拖着拖着,再也没有开始,无疾而终。
所以必须给自己设置截止时间,而且根据自己完成这件事的能力设置。
7 学习某项知识或者技能的时候,集中精力,一口气突破。
前面我们讲过复利思维,在学习某项技能或者某个领域知识的时候要坚持定投,每日参与。这其实就是要集中精力,一口气突破。这也是我学习的时候体会非常深的一个方法论。
因为学习的效果是在坚持参与之后的一定时间之后才开始显现。断断续续的参与会严重影响学习的效率和成果,大部分人看不到成果和进步就会打退堂鼓。所以你看到很多人健身坚持不下来,跑步坚持不下来,学习某样东西坚持不下来。
最好的方式为学习时间坐哈时间规划,集中精力,一口气突破。
我在学习设计的时候,每天要实操将近十个小时,从不间断。三个月打下了软件基础,以后每天仍然在学习、实操、工作,而且有问题随时问身边经验丰富的师傅,所以技能提升非常之快。
我上年学习财务报表。同样的课程别人学了一遍,我学了一遍之后立马复习了一遍,又把每节课程做了思维导图,分享给一起学习的同学们。这相当于一口气学了三遍,很好的打下了财务报表基础。
集中精力、一口气突破,不仅需要,而且必要。
8 为了避免突发情况,需要提前准备,为顺利完成计划做好准备。
突发情况谁都预想不到,为了保证整个大计划不掉链子,我们不仅要设置截止时间,更要有提前准备这个意识。我觉得有没有这个意识是最容易区分是否是做事的人的标准。
因为有这个意识的人,大概率把自己与公司绑定在了一起。他甚至是在以股东的心态来做事情,这个心态是与普通员工最大的差别,这种人的发展前景都不会差劲的。
9 如何生成自己的时间
A 提升自己
因为时间不能管理,能管理的只有自己。提升自己,才能把自己的时间效率最大化,也相当于变相的生成了自己的时间。
B 把自己的时间卖出去很多份
这相当于生成了自己的时间,提升了自己的人生效率。这个可以称为个人商业模式。
前提是你必须有对别人有帮助的产品。它可以是实体的产品,可以是一些知识技能。
C 买别人的时间
有很多事情的达成不是靠一个人的,你必须学会用别人已经具备的技能,让别人来为自己工作来达成自己的目标。
比如说马云,他不会编程代码。但是他可以请到那些工程师把自己的商业模式表达设计出来,来达成自己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