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自《我眼中的玄奘大师》03
玄奘大师,自有风骨,志向远大,出家之后,同时聪明过人,精进好学。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玄奘传》记载。
玄奘学法的态度是怎样的呢?经文记载“时寺有景法师讲涅槃经,执卷伏膺遂忘寝食”。“敬惜寸阴励精无怠”等
玄奘大师又极聪慧,大部分学习,皆一遍而尽其旨。
如“又学严法师摄大乘论。爱好逾剧一闻将尽。再览之后无复所遗。众咸惊异。乃令升座覆述。抑扬剖畅备尽师宗。美问芳声从兹发矣。时年十三也。”
更听基暹摄论毗昙及震法师迦延。二三年间究通诸部。
五篇七聚之宗一遍斯得。益部经论研综既穷。
皆一遍而尽其旨。经目而记于心。虽宿学耆年不能出也。至于钩深致远开微发伏。众所不至。独悟于幽奥者。
时长安有常辩二大德,然其所有深致亦一拾斯尽。
因为玄奘之慧,得到各位大德的甚赞,如常辩二德并深嗟赏。谓法师曰。汝可谓释门千里之驹。
道基大师每顾而叹“余少游讲肆多矣,未见少年神悟若斯人也”。
二十一岁,讲《心论》不窥文相,而涌注无穷。时曰“神人,不神何能此也”
从上记可之大师不仅充满,而且极为精进,玄奘大师一生皆如此。这也就是现在谈得比较多的,为什么比你聪明的人,比你还努力。
笛卡尔说“越学习越发现自己的无知”。当一般人不怎么懂时,反而觉得很懂很多,而当深入了解时,发现其中越有玄妙,更加努力,正是因为玄奘大师的志向,聪慧,好学,才有了大师一生的努力,也才有了玄奘西行。
在法师既遍谒众师。备餐其说。详考其理。
发现“各擅宗涂。验之圣典。亦隐显有异莫知适从。”
所以,乃誓游西方以问所惑。
立志曰“昔法显智严亦一时之士。皆能求法导利群生。岂使高迹无追清风绝后。大丈夫会当继之。”
从中可知,玄奘大师的西行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经过了内心的深思。
苏格拉底说“未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一过”,当我们经过思考,学习,我们就能发现生命的意义,才能发现玄奘大师的努力是多么的有价值的。正是因为有了前人的探索,才使我们生活,生死,生命的探索变得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