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岁雨雪晚,岁莫始大寒

2022.1.21

辛丑年农历腊月十九/[爱心]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一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当天微微亮,当窗外的风开始纱沙作响,我睁开被被窝裹着的惺忪的睡眼,开始新一天的搬砖。床头手机亮起的屏幕上,时间显示六点零五分,乍一看,以为自己看错了眼,原来是风的错。它是想让我早点起床。今岁雨雪晚,岁莫始大寒。最寒冷的日子即将过去,暖春终将来临。在新年暖春来临之即,我依旧想写下对过往节气趣事的怀念,和对新一年的期许。说起节气趣事,还要从小时候谈起。



    依稀记得小时侯自己翻看日历撕日历的场景。我们姐妹众多,但在童年里陪我一起长大,和我一起玩的最多的要数二姨家的艳姐了!每年接近腊月的时候,我就会跑到二姨家去找艳姐,进入家中,墙壁上用夹子和吸铁粘挂的日历,霎时映入我的眼帘。我搬来小板凳,踩上高高的大凳子,好奇的翻着那些黑红相间的日期数字,黑色数字代表周期内,红色则代表双休。年幼的我,那时并不懂的时光之快,总觉得,时光好漫长啊!距离期盼的新年为何还要那么多天啊!总是恨不得一下子把日历翻到底标有节日的那一页,那样意味着就离新年越来越近了。现在想来,小时候的自己真的超级逗比,幼稚中带点叛逆。

      二叔和二姨就是艳姐的父母,他们是我们这个庞氏大家族父辈们里面,最幽默风趣的两个人,也是父辈们里我最喜欢的两个人。每次节假日回去看望他们,总能听见从屋内传出的咯咯咯咯或哈哈哈哈的笑声。那笑声是那样开怀,欢乐中带着幸福。现在艳姐虽已出嫁,哥哥们也远赴边疆,但二叔二姨留给我的,是数不尽的欢乐,因为那笑,那宠溺,直到十年多后的今天,我都还能感到他们在我头上抚摸的温暖和亲情。它宛若永远不落的日光,照在我的头上,身上和心里。

          微湿易乾沙软路,大寒却暖雪晴天。

    故乡的小县城,直到今天也谈不上繁华和现代,十几年前,那就更不用说什么现代繁华了,在城中心的一隅里,陈旧的各种货架和房屋,依然在民众眼里景气。那时,虽谈不上繁华,但整个小县城弥漫着浓浓的烟火气息,弥漫着年前节日的喜庆和祥和,而现在的小县城,高楼虽然高高耸起,却再也无法拥有那时的欢乐与欣喜,留存的,是被大风刮过的无一片残叶的柏油路,是被电子信息科技侵占的没有人气的魂灵,一个县城或村落,没了魂灵,也许,就再也不会有人气。

      昨天晚上,下班后,回到寝室,运动收拾了一番后,我和灰聊起了“烟火气”这个话题,我不知道到底是年岁的增长剥夺了我们儿时欢乐的欣喜之情,还是时代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性,总之,在近几年的许多日月里,一切都显得那么平静而苍白,这平静苍白的一切里,包括时常围绕在我们身边的亲情,友情,和爱情……这样单调的景象,突然让我想起了最近几天刚读过的一本书《我的父辈》中读者评论的加缪说的一句话:“这就是我们对生活的一腔热爱,对逝去或离开我们的事物,怀有的静谧的激情,那是烈火烹烧下的苦涩”  。

    小时候太喜欢过年,所以对节气大寒有着格外的印象,而现在,节气“大寒”就在我们面前,我们却早已感受不到那份寒中作乐的欢喜。

    今天不仅是大寒,也是辛丑年农历腊月十八,我老姐的生日,早上起床收拾完后,顺手给她发过去了一个生日红包,希望我牵挂的她,能在今天过的异常开心。远离娘家的日子,我想她肯定会有所惦念,希望她把这份惦念留在心里。待暖雪晴天之时,暖春国庆之后,亲自送到父母的身边。

    2021的往事早已翻篇,这几天虽然没有像上几周一样失眠做梦,但夜深人静之时,辗转反侧的夜里,我还是会想起那个朴实而又内敛有想法却不肯表达的“他”。近几日虽然减少了社交,爱上了独处,但我还是喜欢抓住生活的细节和细微的感动。下班后路过一中和兴巷的街口,看着橘红色的天空和傍晚又大又圆的明月,心里还是会有按捺不住的欣喜和快乐,于是,拿起手机拍下了那些唯美的画面,把它记录在了微博里。

    我总期待着生活中的故事,能像短视频里的段子一样,把所有的趣味和道理都浓缩在13秒的视频里,因为那才叫记录生活。

    一直觉得自己还没有长大,依然是那个遇到挫折就很想逃的小孩,本以为理财是自己额外的收入,没想到,变成了年底最大的支出!也许我们只是社会的一根草,但请相信,我们是家中的重要一员,是家庭的一片天,一个宝。新春将近之际,愿每个为生活打拼的人都能拥有一个快乐的新年,愿在远方漂泊的游子,能有个归宿,愿每个正在加班期待放假打工人,有前尘可奔赴,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在回忆过去中切换好自己的人生,开始拥抱未来。

    一样的大寒节气,不一样的人生感悟。新的一年祝大家花常开、月常圆、人常安、岁常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