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电影,一段故事,欢迎收听
中国的科幻电影从实际上还没有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但我衷心希望中国能拍出自己的《安德的游戏》,有更深的理解的中国科幻。
两个字惊叹,首先是背景,设定被入侵,老套但合理,注意这是2013的电影,而科幻电影制作又要很久,可以说有点超前思维,而《星际穿越》2014年出的。唯一不同的是人民为了挑选指挥官用了教学和测试,合理又是亮点。
然后是对人物塑造,当然孩子的塑造是比成年人简单,但是电影对安德的塑造几乎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无论是人性还是伦理,其中的心理游戏更是功不可没,很有代入感。而且上校和中士的对话正体现了两种教育方式,他们的思考方式也各有侧重。更值得思考的是上校从电影开头到结尾的变化,准确来说上校也成长了,他自己心里知道。
电影伏笔也是有亮点的,剧情和主题都有伏笔,按理说雷汉已经死了,但后面又没死,先是不怀好意的同学而后变成伙伴,本来是一次模拟却成了实战,想要理解虫族交流,却在最后才明白。天才编剧,这就是一场游戏,游戏里主角不会永远消失,游戏里可以转换敌友,游戏里可以放松应对任何强大的敌人,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喜欢玩游戏,因为现实中友很多东西我们很无力,不像游戏可以应对。这也很合理解释了为什么安德最后能赢,他以为是游戏,那么反过来,其实现实相对于游戏也是一种游戏,的确很可笑,当我们都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说实话当我看到人类胜利时,我心里只有高兴,只能说我们格局小了,在超常人的理解下,安德的确成了种族屠杀者。他没有沉醉胜利,更是对他刻画形象入木三分,当然也是全人类应该思考的问题。现实中人与人,国家与国家,电影格局被打开了。
其次,缺点是有的,也有不合理的地方,但编剧用一句话救场了,而这句话也是我觉得最好的地方,因为不合理就是时间短,指挥官都是孩子,当然考虑到这些长官已经知道敌我双方情况,会不利于战争。同时也是欺骗安德的原因。但这一句告诫了我们雷汉说:“他还没准备好。”上校:“永远不可能准备好,准备的差不多就上了”。我的天,只能说神来之笔,同时解释了想要成功做好事,执着要有,但多了,就是固执。上校不再固执,安德也意识到固执忏悔没有用,于是他行动,他力争改变。
欢迎收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