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秋高气爽,前天晚上与友商量好同去省博物院,查了一下地图,最终选择骑行8公里的方案。今天一早,洗漱完毕出门。门口扫了小桔车,迎着八九点钟的太阳出发了。友人带路,一路顺顺利利,40分钟左右到达今天的目的地-河南博物院。
最近重读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自觉要文史互证,这里的史,也指实物于是就有了重游省博物院的打算。李先生关于美的历程的解释,正如大型博物院展览的讲解,从整体上、系统性的角度阐释他对于美的发展历程的梳理。其中有发掘实物的图像,也有他人文章的脚注,也有自己独特观点,引人入胜。然而,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打定主意,再度重游。上次去是大学新生的时候,初来郑州,慕名而来,不过走马观花,也大饱眼福。而这次带着不同的眼光来看,为了一种美的精神享受。
进了院内,门口刷身份证取了票,映入眼帘的是很多刚入大学的慕名而来的青春学生,内心有点感慨,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主馆竟然没修缮好,大失所望,印象中哪里新闻说修好开馆了,犯了经验主义。幸好两侧馆开了,左边是大象中原展览,右边是当代绘画展览-笔墨大象。当然,在观看的过程中,有些文物看的入迷,就忘了拍照,甚是可惜。不过,对于没去的人们,是一种发现的旅程,当时外国人都有多去看了。
首先去了大象中原文物展览馆,这次目的性很强,更加注重了细节。无论图案纹饰,色彩线条,造型艺术,特别是栩栩如生小动物,吸引了我的注意。
下面妇好鸮尊,图纹繁复,
其实我喜欢后面的鸮_猫头鹰图案,两侧是展翅纹路。庄子哪篇文章中有描述这种鸮,百度有云鸮是楚文化的代表之一。
没想到七八年前,制作出这么精致物品。打磨的款式,熠熠发光。
仰韶文化的代表图案与器型,矫健的线条勾勒与黑色图案浓墨,突现一种力量和健康。
粗细不一的线条,放佛风雨交加,被一股神秘力量禁锢。如果倒置,镶嵌在一个有水的地方,应该有用。
这种喝酒的器具,倒是符合尖嘴的古代人。喝酒慢品。
是不是铜火锅的老祖宗。
搞不懂,这些器物下面都留孔洞。
仿若芦苇荡。
这个底部也留了孔洞,错落有致,是为了方便烧纸时温度的平衡吗?
下面三足,仿若树的根部。为什么不用平底的呢?现代都是圆底居多。
大型器物,远非边缘部落可以制作的。
圆底的器物出来了,好像一匹马,被上了缰绳。
这个是女人用的把子吗?为何中间多了一横?酒器分男女用吗?
瓷尊,不常见。
祥云,细腻深浅不一的线条,一种风的灵动跃然其上。又如高山流水浪花一朵朵。
然后去了,当代绘画笔墨中原的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