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会孩子疏导自己的负面情绪?
文 / 凉爽
对于在路上撒泼的孩子,应该如何处理?
“你不哭我就给你买!”
“起来,回家给你吃雪糕!”
“你看看那边有花草树木/动物/游戏……多好玩……”
对成年人来说,除了情绪调节疗法外,还有冥想、正念和压力管理等方式都能帮我们掌控负面情绪,并改善我们对情绪状况的反应,还可以增加自我价值感和同理心。
但是孩子不一样,他们是一种不讲道理的神奇生物。
什么是情绪健康?
我们知道一堆情绪不健康的行为,比如高声大喊、谩骂、尖叫、扔东西、摔门等。
但是不喊不摔就等于情绪健康吗?并不见得。
幼儿期是孩子的情感关键期,1-2岁是孩子情绪的高峰期。情绪健康的孩子会建设性地识别情绪和用合适的方式表达情感以及消化情绪,比如被打应该如何处理。情绪健康的孩子拥有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即便在情绪受到挑战时也能做出明智的选择。
情绪智商(情绪智力)也称为情商,指的是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这些能力是可以学习的。但即便是成人,我们也不可能天生就懂得管理情绪。所以对于孩子来说,情绪管理能力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游戏、活动、绘本等活动中学习。
所以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情绪管理要点有三:表达情绪、管理情绪和控制情绪。
这些教育方式是错的!
“打枕头”是孩子们常见的管理愤怒方式。不幸的是,没有一个证据能够证明这对孩子舒缓负面情绪是有帮助的。打枕头可能只会加剧孩子的愤怒,我们可以教给孩子们更好的策略。
比如,你再哭,我就打你?
恐吓式教育,毁了孩子一生。
3月9日,安徽铜陵一位11岁男孩背一书包游戏卡片到派出所“自首”。原来,男孩爱玩卡片游戏,拿零用钱买近500张游戏卡。母亲发现后担心孩子玩游戏上瘾,“恐吓”男孩买卡片违法,要他到派出所“自首”。孩子对值班民警说完“我来自首”,就哭了起来。
现实生活中,的确有很多家长喜欢用恐吓的方式教育孩子,类似的事情绝不是个例。相信很多人小时候听过家长说这样的话:
你再不听话,警察叔叔就会来抓你!
你再不睡觉,大灰狼和坏人就来吃掉你了!
你再哭,爸爸/妈妈就不要你了!
……
在恐吓下,孩子立即听话,家长就误以为恐吓式教育这一招非常有效。
一个从小被恐吓长大的孩子,长大后可能会胆小、怕黑,甚至对父母的恐吓不以为然,不再信任父母。
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孩子恐惧犯错,更不是让他们恐惧坏人和警察。
如何培养孩子提升情绪管理能力?
1、家庭氛围
家庭功能对孩子的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积极情绪占主导地位的家庭气氛能提高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
婚姻关系也影响孩子情绪发展,有高强度的婚姻矛盾的母亲,其孩子具有较低的情绪调节能力。
孩子从父母的情绪表达反应和情绪调节、处理方式以及行为准则中学会情绪管理,请给予孩子无条件的接纳和爱,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2、培养技能
培养社交技巧、学习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建立自信。
3、善于发现孩子的情绪
父母要善于发现和识别孩子的情绪和情感,特别是注意孩子突然安静,或者开始出现虐待行为等信号。“只允许州官放火不允许百姓点灯”是错的,请接纳孩子的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注意好好沟通,关注孩子的感受、需求和动机,而不是孩子大哭大闹后的结果。
4、鼓励孩子运用合适的情绪宣泄方式
孩子会被强烈的情绪控制是很正常的,这年龄阶段的孩子不能像成人一样能够很好地疏导自己的负面情绪,他们通常表现为发脾气和尖叫,或者压抑自己的情感。如果压抑就比较棘手了,孩子从小承担着消极的情绪,不断积累又不发泄,只好转向攻击自身。将来可能会罹患抑郁症。
所以第一步是帮助孩子识别情绪。什么是失落,什么是烦躁,什么是愤怒,什么是恐惧,谈一谈最近孩子不开心的事情,教孩子说出某种情绪名字并且回到情景当中。
第二步,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比如,“我觉得很生气,脑袋都要爆炸了,双手握拳,我恨不得要跳起来。”让孩子感受一下生气时,我们身体发生了什么,展开想象和联想,在这过程中帮助孩子消除消极的感受。
第三,每个孩子天生就不同,养育方法自然不同。根据不同性格的孩子,我们需要给予不同的引导。
文静和腼腆的孩子被人抢夺了玩具,他可能会息事宁人,不反抗也不表达。这时候父母应该问问他的想法,鼓励他试着用语言来表达不满。
对待情绪反复型的孩子更好的办法是冷处理,不要着急讲道理或者制止孩子哭泣,在旁静静陪伴,等孩子冷静下来,再谈心,给予分析引导。
教导孩子使用策略冷静和表达情感,比如深呼吸,坐在“重置椅子”(初始化情绪的游戏)中。
孩子在管理情绪过程中家长注意鼓励尝试,包容失败。少责问,多倾听,少评价。
第四,建立情绪发泄专区。
很多时候孩子从小就不敢向父母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因为父母知道后不仅不会安慰还会打击和批评。比如“为什么他就只打你不打别人,就是你的错误!”
一些不善言语的父母,可以为孩子布置发泄区。借助绘本故事,或画画来表达情绪。
对于小年龄段的哭闹孩子,笔者在地铁公交遇到过,孩子在密闭的车厢不舒服而哭闹,这是无法解决的,单靠讲道理是根本行不通的,家长没有聆听孩子内心,他们只会感到更绝望。很多家长会采取“你看看那是什么”的方式,但是转移注意力不是长久之计。因为在此过程中没有亲子互动,也没帮助孩子成长。
最后一步是拥抱和安慰。孩子发泄完平静下来后,耐心询问,并告诉孩子父母一直爱他。
Reference
1、徐小燕, 张进辅. 情绪智力理论的发展综述[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28(6):77-82.
2、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us/blog/growing-friendships/201806/children-s-anger-management-strategies-work
3、希利,莫琳(2018年)。情绪健康的孩子。加利福尼亚州诺瓦托:新世界图书馆。
4、强清. 家庭功能对儿童情绪调节的影响作用[J]. 心智与计算, 2011(1).
5、尹琳. 母亲对情绪调节的态度与儿童的依恋和情绪调节[D]. 华东师范大学, 2010.
6、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us/basics/emotion-regulation
7、卢家楣. 对情绪智力概念的探讨[J]. 心理科学, 2005, 28(5):1246-1249.
—— 今日作者 ——
凉爽
▼
-配图- 来源于网络
-编辑- 梁嘉怡
欢迎留言区评论互动
“你是一个情绪稳定的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