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点累,也许是因为到了学期末的缘故,透支的身体开始接连报警,工作效率明显折半。大概孩子们和我一样,也到了接近奔溃的边缘,所以作业就接连出问题,一个周末过去,没完成作业占到四分之一。很生气,也很着急,不知道这些熊孩子什么时候才能步入学习的正轨,也不知道还要怎么耐心,才能帮他们改掉偷懒的习惯。不得已,我动用了戒尺。尺子落在孩子手掌,红红的,一些怕疼的孩子开始呲牙咧嘴,每一下,都疼在我的心上。
忽然想起毕淑敏的文章——《孩子,我为什么打你》,也突发奇想,想模仿龙应台的风格,给不争气的孩子们写封信,告诉他们我为什么打他,又为什么要破了自己的教育原则和底线,向他们动“用家法。”
我一直相信,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但我也同样在课堂上坚守着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不带戒尺进课堂,不带情绪去上课。但遇上懒惰成性的孩子,我坚守的堡垒开始沦陷,迫不得已,我向孩子们扬起教鞭。
教育面对的是全体学生,每一个孩子,无论优秀还是后进,都应该受到公平的待遇。所以,我从不因为哪个孩子成绩不好而惩罚他,哪怕他考个位数,我都不会打他。但是,面对学习态度不端正,思想严重偷懒松懈,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我却不放过一个。
一切只因为,在我心里,态度比方法重要,习惯比成绩重要。我可以接受一个成绩不好的孩子,但不会姑息一个不用心不努力的孩子。在我眼里,这是不能原谅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