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无事,看了一篇评价辛弃疾的文章。
文章里说辛弃疾是一个被诗词,被政治,被人心耽搁的沙场将军。
他空有满腔抱负无处施展,心怀民生疾苦却不能有所作为。生在一个相对来讲不和平的年代,君王不重用,同僚不举荐,他只能将热血化为文字,映射出郁郁不得志的心态。
在作者笔下,辛弃疾是一个伟大的词人,是一个勇敢却又生不逢时的英雄。
洋洋洒洒几万字。作者给了他极高的评价,道尽了辛弃疾令人唏嘘令人惋惜的一生。读完文章后,谁能不痛批当时的社会,痛批当时的掌权人?一切都显得那么合乎常规,理所当然。
可是,这不是我认识的辛弃疾,这不是我所认识的词人。
自秦统一天下以来,看不惯政治的文人十之八九。就算是大唐盛世也免不了蹦出几个优秀的现实主义批判家。他们借古讽今,他们以小见大,他们心系天下之民,他们大呼怀才不遇。
每一个文人都有一份傲骨,都有一份胸怀天下的高风亮节。
他们和辛弃疾一样,有着自己独特的政治见解,并且看起来完美无瑕。给人感觉一经实施就能成就一个盛世,就能达到天下大同的境界。
有些人当官屡受挫,久而久之就对朝堂失去了信心,文笔间满是壮志未酬的不甘和无奈。有些人干脆归隐山林,只有文章中偶尔还可见对政治的向往。
恕我直言,以我的角度来看,每个文人墨客都有极大的缺点。
尚且拿辛弃疾来说。他想为国效力,他想征战沙场,他想让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但为什么他不踏踏实实的做一个士兵乃至一个将军呢?既然想武,又何必去招惹那些文臣?也许的确是关心民生,但辛弃疾明显不懂得要量力而行,豪情壮志是出来了,屡遭贬谪却证明了他得不偿失。
大多数文人都有个毛病,自恃清高,不肯为三斗米折腰。有傲气是件好事,但过了头就是愚腐,不知变通。
乱世时,诗人大多叹污浊,不肯同流合污。难道就没有人想过站出来,用自己的清廉撑起一方天地吗?
盛世时,诗人大多叹华丽奢靡下犄角旮旯里的穷苦,难道就没有人想过站出来,下定决心从小事做起,一点点改变这个世界吗?
文人。他们雄才大略,他们总想革旧迎新。可惜成功者未几。
纸上谈兵易,知易行更难。古代从不缺智者,缺少的是像越王勾践一样肯卧薪尝胆的人。
辛弃疾也好,别的文人也好,他们都输在了眼高手低上。
拥有过人的智慧,审时度势的远见,不畏强权的傲骨,淡泊名利的态度,才值得被后人零差评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