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都无法想象,我会喜欢上写作。
从小到大,如果说选择一门自己最不喜欢和最不擅长的课程,无疑就是语文里面的作文了。不喜欢和不擅长往往都是相关联的,因为不擅长,才会不喜欢;而也因为不喜欢,才导致不擅长。
但是,慢慢的,我却有了用文字表达的欲望。
记得上高一时,我开始写下第一篇日记。篇幅很短,行文也不流畅,文字纯粹的大白话,没什么主题主旨,更谈不上文体体裁,仅是把心中所想写出来,在纸上胡乱画着一气而已。
就这样,我时断时续地写了几年日记。主要在焦虑、烦躁的时候会写,权当一种发泄。自己和自己对话,有时候更容易理清思路,平复情绪。
突然有一天,我和一位学长电话聊天,谈到某一个话题,电话这面,我侃侃而谈,滔滔不绝,引经据典,把我自己的全部想法表达出来,一吐心中块垒。那位学长听我说完后,遂鼓励我把这些写下来。我微微一怔,这么多年除了考试作文以外,我没有写过一篇文章,到了大学更是没有了语文这样的学科。对我来说,现在别说是写文章了,恐怕连书面表达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但我还是听了他的话,开始尝试着写。渐渐的,写作成为了我的一种习惯,进而变成了一种爱好。特别是今年以来,几乎每周我都会写一篇文章,虽然质量欠佳,总算是用心完成的。
作为一名纯粹的工科生,我已经喜欢上了写作。我不是专业写手,写作并不会给我带来任何功利的东西,但却给了我诸多的好处和快乐。
写作可以使我更加认真、详尽的观察生活、事物的方方面面。以前没有写东西的习惯的时候,我观察事物的习惯通常是“观其大略”、“不求甚解”。而写作后,常常会因为素材缺乏而搜肠刮肚,倒逼着我不得不去多思考,往深处和小处思考,这样才会发现更多的素材。长此以往,我的观察能力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同时,写作可以锻炼我的罗辑思维能力和总结、归纳的能力。刚开始写东西的时候,我常常苦于一肚子的话却不知怎样表达,就连一个开头都会让我绞尽脑汁,抓耳挠腮。而内容的创作就更使我心劳计拙。刚开始写东西不怕写的东西质量粗糙,长篇大论却言之无物,可怕的是写不出来,因为只要能写出来,就有改的机会和余地,而写不了几行,则一点可能也没有了。
究其原因,有话说不出,还是缺乏罗辑思维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如果把自己的杂乱无章的想法按照递进、并列或者其他的关系捋清楚,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自然一览无余;把零散的东西聚合起来,同类的总结归纳到一起,异类的分开,脑海里的想法就像超市里摆放整齐的各种商品一样一望可知,大的格式和方向确定后,每一个小的段落也是按照这个方法来完成,写起东西来自然游刃有余。
这样写出来的东西质量好坏姑且不论,起码能够把自己的想法和思考流畅的表达出来。久而久之,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也就训练出来了。
能说的人不一定能写,而能写的人一定能说。这里的“说”不是指性格内向外向的意思,而是表达能力。能写的人表达能力往往很强,在谈论到具体事情上时,一定是条理清晰、逻辑缜密、用词恰当、旁征博引的。
不知不觉,我养成了喜欢观察生活、勤于思考的习惯。坐车的时候,等人的时候,等等,在空白的时间里,我总是喜欢一个人静静的观察、思考,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
写作还是我发泄情绪的一种方式。我最开始写日记就是为了发泄自己的情绪。写作就像是对着一个人在倾诉,这个人既可以是世界上最睿智的哲学家,也可以是生活经历经验丰富的人生导师,还可以是和自己一样的普通凡人,这一切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心态。他是我最忠实的倾听者,无论我心情多么暴躁恶劣,或者焦虑难过,他总是能够在一旁默默的帮助我擦拭伤口。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只要我需要,他从不缺席。
写作也可以培养我的文字能力。之前看书,我通常是只明白书中所要表达的意思就行,至于表达方式则从不关心。但自从写作以后,我深感到词汇和语言的匮乏,所以我会特别注意书中的用词以及金句的使用。遇到晦涩难懂的句子,我会把它分解开,弄懂这句话的组成逻辑。经过一段时间,我的文字表达能力也有所提高。
一个人,如果没有海量的阅读是写不出任何东西的。阅读和写作是一个输入与输出的关系,没有一定量的输入,肯定无法输出。阅读量上去了,就会顺理成章的产生一些想法。就像一瓶水,只有灌多了才会溢出来,而溢出的过程其实并不困难,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因此,基于自己的浅显以及写作的欲望,使我不得不去大量的阅读,了解各种各样的事物和知识,这是写作所带给我的一个附加的好处。
我始终觉得,虽然我是学理工科出身,但是一定要写得一手好文章,因为这样可以使我变得更好、更优秀,也更儒雅。
我希望我能够永葆对写作的热爱之心,一直坚持地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