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叶子在一个公开场所演讲。演讲中,她觉得自己在某一点上有自我夸耀的嫌疑。过后,叶子体验到隐隐的焦虑与不安。
外在并无人评判叶子,给她定罪,说她不该自我夸耀或赞美;但内心深处,叶子总有种隐隐的、被什么人或什么声音评判的感觉。一种隐密而无形的焦虑、不安宁、不踏实感笼罩着叶子。叶子感到,她如同一个在水中行走的人,水中有根绳子把她往下拽,而绳子绑在水下一块大石头上。绳子的力量来自于那块看不见的巨石,而叶子自身的力量抗不过它。
叶子的心里有一个美丽的仙境,那里是世外桃源,是世界的源头,是爱的中心,那里如镜子一样澄澈清明。每当在需要的时候,叶子就会回到那里,去向镜子看答案。这面镜子充满爱与魔力,有着敏锐的智慧与洞察力。
叶子:那天,我在几百人的会场中自夸了,说我是一个略有才华的人。过后觉得焦虑与不安。我知道,每一种哪怕即使很微妙的沉重情绪,其下必定潜藏着一些不得当的意识,或未曾整合与回收的缺失。智慧的,请你给我些启示。
心镜:看到就是进步,亲爱的。意识不断向前发展,相应的事情总会在相应的时间出现,所以,一切都是非常美好而必然的发生。
叶子:智慧的,我觉得我对自己的评价也算恰当,没有错呀!比如,我有很上乘的审美能力,在网络上购买衣服,只要看一眼衣服图片,我便知道这件衣服穿上之后大约是什么味道、气质与感觉,便可笃定地买下来,而买回来之后上身效果果然美而显气质。有几位闺密,便把我的衣柜当跳蚤市场,经常把我的衣服买了去。再比如,我能写会说——先不说这么多了,就以这一个为例子吧。
心镜:亲爱的,你说的这些都是事实。事实上,你比你认为的还要更加美好。
叶子:可是,为什么我会隐隐地不安呢?难道我不可以说自己好吗?
心镜:亲爱的,你允许自己说自己好吗?
叶子:哦,我好像不允许。这可能是我不安的原因。可是,我为什么不允许自己说自己好呢?我为什么要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呢?一定是有些人,比如大人,或者曾经的权威,是他们先于幼小的我而不允许我夸自己的。
心镜:也许有一部分这种原因。
叶子:那我要怎么释放这部分不属于我的观念与意识呢?
心镜:体会它,然后在体会到极致时把它推出去。
叶子静默着,在心中安静地体会那份隐隐无形的焦虑与不安。恐惧、无奈也渐渐泛了起来。
叶子:我觉得有点委屈和气愤,不明白生命是如何不知不觉套上这个紧箍咒的,不知道是谁给我套上这个紧箍咒的。我很气愤,智慧的,我可以骂吗?
心镜:哦,当然,亲爱的,你是被允许的。
叶子悲伤无奈地哭泣,并渐渐转化为呐喊:凭什么?谁说人不可以自己夸自己?谁说的?谁说的?人如果自己都不认可自己如何活下去?人是要靠自我认可与肯定才能活下去的啊!说自我夸赞是不对的、不好的、不谦虚的、错误的,这些观念不是我的!我不想要!我不要!是谁的谁拿走!拿走!滚开!滚蛋!去死吧!都TMD统统去死吧!……
心镜:亲爱的,你是被允许说自己好的,你是可以夸自己的。要知道,一个生命是无限美好的,你比你所知道的自己还要好。为什么你不可以说自己好呢?有谁规定了呢?没人规定。
叶子:嗯,我是被允许的。我是可以说自己好的,我是可以夸自己的。我说话不需要察颜观色、小心翼翼。不需要考虑说出话来别人是不是满意,别人有没有意见。别人无权评价我怎么说话,我说话只为反应自己的心声、表达自己的心声,我为自己代言。
在心镜无限包容与慈悲的胸怀里,叶子释放了很多无形的压力与错觉观念。她开始慢慢分得清哪些是她的观念,哪些是她吸收的别人的观念。每个人来到这世界上时都是一张纯净的白纸,在成长的过程吸收了各种东西,濡染成了现在的样子。不合时宜的就去释放与调整它。有必要时,撕了这张纸,重新画。生命,要有活出来的勇气与志向。
有时,也不必非要究清,到底是谁、或什么事件,让自己形成了一些限制性观念,只要充分感受那种观念及相应的情绪,然后在到达谷底或顶峰时释放它。意识是一种整体感觉,每个人的成长经历太长,不一定能准确挖到形成那个问题的最初人和事。而且,很多时候,一种性格或模式的形成,是很多经历不断重复与叠加的结果,而非一个单一事件所形成。所以,就整个感觉去释放与调整,也许更科学高效一些。
经过这次观照后,叶子觉得自己在“允许”这个课题上已经允许自己了。
但随后的两天里,心里还是有些不踏实、这安定,不是彻底的放松。一件事情,只要还有狐疑、怀疑、不笃定、还没能彻底放松下来,那说明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或说明还有其他深度问题。
而且实际上,一次过程,一次照见,也并不一定就能把一个问题彻底看清。叶子决定,再对自己有些耐心与爱心,再进入心镜去看个究竟。
在那个美丽的世外桃源般的仙境,爱与慈悲,还有智慧,安坐其中,只等叶子前来问疑。这里是叶子最温暖的港湾,无始无终的存在与源泉。
叶子:亲爱的,为什么我明明已经允许自己说自己好了,可是还是感到丝丝隐隐的不安宁、不踏实呢?好像还是不笃定。
心镜:亲爱的,允许,你在形式上是允许了,这很棒!但这只是很表面、很外在、很形式的一步。你再往深看一步呢?
叶子静心内观良久,似有所悟:哦,往下深入,我看到了我允许什么?我允许自己好?这个内容,这个允许的内容——我是好的,我是有才华的——这个好,其实我是不认可的。原来我内心并不真正认为自己好。怪不得我还在继续不安,因为我在撒谎。我内外不一致,心口不合一。表面有一个声音说,你是好的;而内心又有个声音说:你真是那么好吗?你其实、也许、并不真是那么好。我在撒谎,内在分裂,故而不得安宁。
心镜:亲爱的,你看自己越来越清晰。
叶子震惊而悲伤:原来我内心并不认为自己好?!所以,表面上再怎么允许自己说自己好,也没什么大用。这是形式与内容的不同。形式容易改变,而内容必须被看到并改变,否则,这个问题依然过不去。
心镜:是的,亲爱的。成长是一个不断深入并持续不断的过程。没有人会达到终点,因为没有终点。所以,要不断地嘉许自己,看到自己在不断深入。
叶子:可是,我为什么觉得自己不是那么好了?我哪里不好了?
心镜:因为你内在有标准。而那些所谓的标准,形成于人类社会的漫长发展,存在于社会与文明的某些区域或时段。但若把它置于整个宇宙体系,这些标准却未必是宇宙人生的真理实相。世界在本质上是中性的,即不好,也不坏。它们只是不同,如同万物的不同一样,没有好坏,只是不同。
叶子:如果没有标准,也就是说,我认为我这样就是好,它便可以算好了?我完全不需要与别人、或社会的标准去比较、衡量,是这样吗?
心镜: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你为什么要跟别人比呢?如果大家都成为同样的,那老天还造不同的人出来干嘛呢?造一个人得了。
叶子:所以,我的好也不需要别人认可或论定才算好,只要我自己认可就成立,就是真理,就是事实,就是实相,是这样吗?
心镜:可以这么说,亲爱的。
叶子:智慧的,请告诉我,那要如何把握自信与自恋的界限尺度呢?
心镜:要把握自信与自恋的界限尺度,先要明白什么是自恋。
叶子:自恋是非常粗糙地以自我为中心,是心智与世界没有清楚地分化出来。是一个人在成长的某个阶段未恰当分化的不成熟发展。一个自恋的人,认为世界是他自己的延伸,认为世界是围着他转的,是为了他才发生的一切。比如:云朵之所以移动是因为它们在跟随你、想看你;下雨是为了冲洗你;打雷是因为天空恼恨你……诸如此类。自恋里里外外都是自我中心的。
心镜:那么,亲爱的,自信又是什么呢?
叶子:自信则能很好地把自己与世界分化开。知道云朵之所以移动是众多因素的促成;知道天空下雨是为了万物下,而不只是专为自己下;知道打雷也不是为惩罚你或替你惩罚别人。自信是即不高于他人与世界,也不低于他人与世界。是知道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别人也是世界的中心。知道自己好,也知道别人好。就是能客观中性地看自己,也这样看别人。简单来说就是这样吧。
心镜:嗯,还算清晰。但很多人并非简单的非此即彼。大部分人都是矛盾的混合体,只不过有的时候略偏这面,有的时候又偏向那面。
叶子:那应该如何把握呢?
心镜:在情境出现的那一刻,闪耀你自信的光芒,真诚而不做作,大方而不扭捏,不以炫耀为目的,只为分享真善美而言语行动。
叶子:然后呢?
心镜:风过无痕,情境过了,放下就好,往前走,体验、感受下一个场景。
叶子:就是不断地活在当下。
心镜:是的,一个活在当下的人,不会有任何问题。因为他就是体验本身。没有过去,没有未来,没有记忆,没有标准,没有评判,没有任何观念,他就是意识与体验本身,就是那份觉知与觉性。
叶子:哦,好了,又是老生常谈。先打住吧。如果言行之后有所谓不舒服或负面的情绪或念头想法呢?
心镜:返回前一步,承担责任。这也是一种体验,无他。不断地进行前面的部分,离析那些不属于你自己的观念与意识,那么,所谓承担责任,也只是一种说法而已。在现实层面,一切会很自然地进行、发生,根本没有一个显著或必经的步骤叫什么“承担责任”。
叶子:还有一个问题,如果不依托外在的标准来衡量我到底是不是真的好,那我会不会陷入盲目的自大与自负,一叶障目,不见森林,自欺欺人呢?因为说到底,这世间没有绝对完美、没有缺点的人啊!如果我有错误怎么办?假如我身上生了疮,红肿化脓,难道我也要睁眼说瞎话,夸这疮“艳若桃花”吗?
心镜:每个人内心中都有一个内在的、最底线的良知、良智或道德律,类似大哲学家康德所说的“脚下的大地、头上的苍穹和星辰”,这是每个人内在与宇宙相连接、相统一的一种内在良善的本能,它化为内心的声音,你会依它的指引而行动。这个内容太庞大,展开的话得另遇机缘。简单来说就是,每个人内在都有一种自动向善、向完美、完整、向更高阶发展的本能。不用担心你成为机械人。你放心,你不会真的认为红肿化脓是“艳若桃花”。
叶子:嗯,就算我真的会那样说,也只是开玩笑或自嘲而已。
心镜:亲爱的,我已说过多次,你比你想象或知道的更美好!我为你这种人生态度点赞!
叶子:嗯,我现在感觉自己确实接受了“自己好”这个观念。但这个“好”好像也并未让我有强烈的喜悦或兴奋感,我只是感到一种平和平静而已。
心镜:万物在本质上是中性的。好与不好是中性的,喜悦与悲伤也是中性的。万物在本质上是不二的,空与有是一,好与不好是一,喜悦与悲伤是一。
叶子:既然万物都是中性的,都是不二的,那说明人在世间要机械、麻木地生活吗?没有了悲伤与恨怒是我所希望的,可我又怎么去体会爱与喜悦,还有感动呢?
心镜:悲伤与喜悦是一体的,恨与爱也是一体的。在晨间的蜘蛛网中,在匆匆爬行的蚂蚁中,在缓慢移动的蜗牛中,在美丽的蝴蝶中,在滴答的雨声中,在雨后的阳光中,在晴朗的天空中,在枝头坠得沉甸甸的柿子中,在掉落地下的柿子中,在妈妈温馨的饭菜中,在与家人的闲谈中,在与友人的交流中,在那清澈的葡萄酒中,在你阅读的书中,在你极深的痛苦与渴望中……难道你不曾感受到触动灵魂的爱、喜悦与感动吗?
叶子:呵,好诗意浪漫啊!大多数的时候,我感受的生活就是这样子的。只是偶尔会跌入逆流,把幻像当真了。
心镜:你喜欢阳光吗?在地球上生活,谁能没有影子呢?看看你拍的那几张影子的照片,影子不也很唯美吗?偶尔,你们互相玩一玩儿,也有儿童般的乐趣吧?哈,要不,这个地球上的大多数人会闲得发闷。但生活在本质上,就是那么唯美。
叶子:哦,智慧的,感恩你,你这爱与智慧、喜悦、力量、乐趣、创造的源泉。
从心镜中出来,叶子做了些拉伸运动,舒展极了。现在,叶子不只允许自己可以说自己好;而且她确信,自己确实是很好、极好的。叶子决定:今后,她要么不说话;但凡开口,一定只为自己的心声代言。哪怕是夸自己,也要夸得信之凿凿。因为,这是生命的实相。
叶子是你,是我,是他,是我们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