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月考,两个班成绩都不好。虽然领导不曾过分批评,然而这件事却一直在我心头萦绕,不曾放下。并不是我有多迷信成绩,也并非我多逞强爱面子,而是最近我在反思一个问题,一个优秀的老师,是否必须先拥有让学生考出好成绩的能力?
答案是肯定的。尤其是在我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给教师的36条建议》一书之后,我更加明确地肯定了这个答案。
先不说别的,就自己看到成绩时的那种震惊和失落,和学生们听到我说考的不好时的那种失望和难过,以及接下来课堂上的落寞情绪,我就明白,要做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放在首位的应该是把成绩先搞上去。只有这样,学生才有收获感,才能带着激情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中。而老师,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取得成就感,从而带着幸福感去进行接下来的教学工作。
说实话,这个观念我是刚刚才有的。记得刚参加工作那年,教学没有经验,晕头晕脑,学生虽然课堂上很快乐,然而成绩却是一塌糊涂。记得一次考后被领导叫去批了之后,我心里蛮不服气地以为,什么是教育?我觉得只要彼此相处和睦,学得开心就好。那时的自己,真可以用一句话形容,无知者无畏。
我是个不大上进的人,对荣誉机会什么的并不上心。所以在教育学生这一方面,成绩上我并未过多重视过。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我一直希望我的学生能把学习当做一件快乐的事,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去学,只要学有所获,每个学生每天都能踏踏实实地进步,哪怕只是一点点,我就很欣慰很满足。而对于考试成绩,我一直强调不要过于重视,不要因为成绩的好坏影响到接下来的学习。现在想来,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做学生的,哪有不重视成绩的?忘掉?谈何容易?
何况学校评优,领导看待一个员工,不都是拿业绩说话吗?我想做着同样的工作,谁也不愿意被认为自己比别人差,可是,你能拿什么证明你不差?说到头,还不是成绩。
然而对于为了成绩不择手段,为了眼前的成绩牺牲学生素质的培养,宁愿学生不均衡发展而达到某一学科成绩的优异等等的做法,我还是不敢苟同的。作为一名老师,我想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以后走入社会时该具备的素质培养,该是更重要的吧。
我曾以为这个理念会和成绩想悖,其实只是自己的偏见和短见而已。优异的成绩应该是正确教育理念下自然而然的产物,之所以成绩没有考出来,肯定是有原因的。
而这个原因,或许只能问自己,是学生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是课堂效率不高?学法考法指导得不够?还是监督力度不够?还是学生和你还是有隔阂,并没有喜欢上你这个老师你这门课?
我想,既有笑声,又有收获的课,才是真正对学生负责的课吧。是为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