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人说中国是几千年的文明古国,是礼仪之邦,非常看中礼仪。
这是从小被父母深入教导的理论知识,很可惜我在实践这方面做的一点都不好。
可能因为天生内向害羞所以从小见到生人都不敢说话,往往客人也会说“没事没事 孩子小嘛”这样的话。
所以我也趁机逃脱了打招呼这一环节,久而久之竟成了一种习惯。
直到我上初中的那天开始,父母好像突然意识到了这件事的严重。找我谈话,关于礼貌问题的深入探讨。数次之后,不了了之。
02
小慧是我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和我不同的是,这孩子好像从来都不会怯场。小时候第一次把她领回我家时,她从容淡定的反应令我震惊。
内心嘀咕着:这明明是我家,是我的地盘,你怎么都不会害怕紧张。
小慧小时候父母工作繁忙,一般就把她放到离学校近的托管班。一来二去养成了自来熟的性格,和谁也玩的好,玩的开。
看着她从容不迫的侃侃而谈,突然有了一种自卑的情绪油然而生。
我曾经问她,你是怎么做到的这样,随便和谁都可以这样聊天。她说,说话嘛,想说就说了呗。
03
再往以前想,我什么时候起变成这样了呢。我明明记得我更小的时候活泼好动啊。
大概是我四五岁的时候,搬了家,搬到了靠近市中心的楼房中。热情好客的父亲会把周围的邻居朋友都请来做客。
我看着他们欢愉的聊天,放声大笑,那时觉得这一定都是父母亲的好朋友吧。看他们这样开心。
历经几个小时的饭局后,父母亲客气的送走了客人们,拖着疲乏的身体并排坐在沙发上。
缓慢拿起茶杯喝了口水,然后说“可是走了,累死我了,待这么久不知道主人家也需要休息吗”说完,两人便沉沉睡去。
那时候不知道如何评价这事,但这种人前人后的反差着实让我震惊。
等父母亲醒后,我问及这个问题时,他们统一的回答说“孩子,你还小,长大你就明白了”。可惜,我长大了,变得越发的爱憎分明。
04
这事之后的几年间,家里客人陆陆续续不断。我还是像以前一样,不说话也不打招呼,我每次都看到父母脸上尴尬又气愤的表情。
但我还是一样的神情冷漠。不因为别的,总感觉要是我也这样,就变得和他们一样虚伪了吧。
就像带着面具的人,外表和善,内心险恶。
初二的时候,我记得很清楚的一次饭局。我、父母和父亲朋友及他上初三的女儿,进房间前就被嘱咐一路见人要打招呼,要懂礼貌这类的话。
远远的就听见银铃般清脆的笑声,说着笑着,升起一股无名之火。
见面之后,父亲一直笑着说着,小姑娘好会聊天啊,真活泼可爱,我女儿要是有你一半就好啦…… 我升起了一股无名之火。说实在的,我很嫉妒她。
那天我赌气饭没吃完就径直走出去,听着背后父亲羞愧又愤怒的骂声……
05
几年后的一天,和父亲聊起“传说”中的姑姑。父亲说,你大姑是一个有气度有涵养的女人,不管对谁都面对微笑,客客气气。认识她的人不管面前面后都对她暗挑大拇指。我说,那多虚伪。
父亲说,关键点是你要让那些真喜欢你还是真讨厌你的人都找不出你的缺点,做到滴水不漏。
前一阵火遍各大影院的电影《老炮儿》将歌手身份的吴亦凡成功拉入到影视圈。
除了跌宕起伏的剧情,让我更加记忆深刻的是接受访谈时候吴亦凡的礼貌。冯小刚说,吴亦凡每次见到人都会起立,问好。礼貌用语时时可见,剧组上下无人不称赞。
有人说,能不能聊到一起吃顿饭就能知道。饭局,除了关注饭菜的丰盛与味道,更多并且更自由的地方在于餐桌上的礼仪。好的礼仪会让对方短时间内感受到你的家庭对个人教育的影响。
“礼貌”不是一种虚伪的作秀形式。而是一种对人应有的尊重,是对方评估的一条捷径。
感谢大家在茫茫书海中点开我的文章并阅至于此。
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