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思Vol.33:当灵感出现的时候...

日思Vol.33:当灵感出现的时候...

2017.5.31

和朋友聊天,说到一句话:当「灵感」出现时,无论好坏,都先记下来。这句话用我的话术表达可能是这样的:

当一个所谓的「灵感」出现后,无论它的成色、好坏、是否和眼前的事儿相关、是否可执行,都先记录下来,用你眼前最方便、最不消耗认知资源的方式,记录下来。然后忘了它。

对,忘了它非常重要。

经常「被灵感光顾」的人一定知道这种情形:正在做某事儿的时候,因为其中一个非常小的点,不断联想、延展、重复联想和延展,然后就突然想到一个东西——「卧槽,这个牛逼啊」——这是最痛苦的时候,你需要在迅速强化思考这个「灵感」和继续做眼前的事儿之间做出艰难的选择。无论哪个都让你舍不得。

于是,这种时候,迅速记下,离开,忘掉,成了最好的方式。

我的印象被里面常年有个文档名叫做「随易的灵感文档」。这个文档我大概是去年4月份开始建立(虽然到现在也没积累多少,不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了「日思」的存在,很多想到的事儿就直接日思出去了),起因则是因为看了

傅丰元翻译的一篇文章《灵感文档:和过去的自己头脑风暴》以及他自己关于「灵感文档」的实践、记录。

「灵感文档」是Steven Johnson提出的,他是多本科技图书的作者,还兼做顾问和写作咨询。他对于「灵感文档」的看法,有关键的2点:

1. 只记录在一个文档里;

2. 时常花些时间回顾。作者有个比喻很好,阅读这样一个文档,就像和过去的自己头脑风暴。

以下是他「灵感文档」中一些:


再放一些傅丰元的「灵感文档」(其中有些已经在他做的《离线offline》中实现):



Steven Johnson这样解释「灵感文档」的好处:多数的好点子在我们的头脑里以「hunch」(灵感碎片)的方式产生,即一块块细碎而粗略的点子、提醒和暗示。这些点子往往要经过数月或数年的时间,并常常与其他的「hunch」结合起来,才会变得有用。

而让我觉得有趣的是他的这个比喻:就像在和几年前的自己头脑风暴。这也许是所谓创意人、创作人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日记吧。

最后,为表诚意,我也放一些我「灵感文档」中的碎片(对某些感兴趣的可以后台联系我):

• 试着模仿汪民安《论家用电器》的写法,写我身边的普通事物,比如香烟、苹果、手表等。当做一个「语境转化」的写作练习。

• 想开个酒吧,名字叫做「the bar of loser」,中文名叫「成功你姥爷」。或者开一个「失败者餐厅」,只欢迎失败者的餐厅,根据你的失败程度会有不同程度的折扣。

• 「失眠者」APP:为失眠者提供全方位解决方式,给睡不着的你一个陪伴。全世界睡不着的人联合起来!(只在午夜12点到凌晨6点开放使用,其他时间完全是另一个形态或直接不开放访问)

• 根据「看理想」的《圆桌派》每一集讨论的话题,写一篇同题论述观点文章,隔空对话。#写作计划#

• 「人类动物园」系列,采访身边所有的人,问他们觉得自己像什么动物。

• 做一个收集「失败者」故事的平台。

• 写一篇20年后一个记者的一天的软科幻小说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Android 自定义View的各种姿势1 Activity的显示之ViewRootImpl详解 Activity...
    passiontim阅读 175,376评论 25 709
  • 轮胎是由约10种胶部件一层一层地组装成胎坯,胎坯再经过高温高压加热后制成的橡胶制品。人们形象地把轮胎生产过程比喻为...
    轮胎配方工匠阅读 16,885评论 1 6
  • 想让自己变得更加受欢迎,有更多人喜欢,其实有很多方式,今天推荐你一些。你知道自己喜欢哪种吗?你知道你心中的那个TA...
    简书艺阁阅读 5,248评论 0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