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买来有一段时间,可我迟迟没有阅读。其实我很少读这一类的书籍,一是我自认为还年轻,此类书籍里包含的许多柴米油盐半辈子的大道理我未必能拎得清。
二是这类书籍的出发点大都是作者的缅怀,而作者也已葵葵老矣。“怀念过去”更多的时候,是“难得美好”。目前我不太喜欢这样的人生态度。
可伴随着前一段时间杨绛先生的离世,简书上写“我们仨”的文章数不胜数,于是又搁置了一段时间,直至今日,才捧之阅读。恰好心静如水,方才领悟到文中一点点琐碎的“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我们仨”指杨绛,钱钟书,以及她们的女儿钱瑗。书中描绘了她们一家在一起时幸福开心,以及面对分离时,揪心惦念的生活。
开篇写杨绛做梦,梦到一家分离,梦到找不到家人,醒来后看到睡到身旁的钱钟书,她说着梦,钱钟书说“这是老人做的梦,我也常做”。
而后,钱钟书被一个电话召唤去的时候,她发现自己忘性真是大,连饭也不知该怎样弄了。陷入了整日的担心中,后悔自己没问清楚地址,没看清楚车牌号。
父母老了,儿女就是她们的稻草。钱瑗(小名阿圆)回来了,也接了个电话,于是带着母亲奔赴父亲的地方——古驿道。父亲住在一条小船上。
他们相聚在一条小船上,睡着的钱钟书脸上还有未干的泪痕,许是一个人在这不知所谓的陌生地方想家了吧。他们一来,钱钟书就醒了,挂着笑意,问杨绛 “还做梦呢?”
阿圆得回学校,杨绛日日牵挂,在古驿道牵挂。
年年月月,后来杨绛整夜的做梦,有时候白天也都梦魇起来。
日日行走的古驿道旁边的杨柳开始落叶,她发现钱钟书的假牙不见了,人也渐渐消瘦,她好像听到到阿圆一直在咳嗽,她嘱咐阿圆去检查。她的梦不复轻灵,变得很劳累。
那天很冷,她戴着阿圆织的手套,在车窗外跟阿圆再见。阿圆摇下车窗,伸出手来说再见。阿圆说“妈妈,这一次我要请个长假了”此时,阿圆旧病复发急需住院。
她梦到阿圆睡在医院的房间里,雪白的帘子,女婿在喂阿圆吃饭,病房里还有一家人,女婿和婆婆在讨论要买一个冰箱。
钱钟书的病也严重起来,对吃的没有兴趣,对亲戚朋友也不关切。她觉得天天相见,却日日遥远。她的梦很疲劳。
阿圆开始脱发,她很坚强,可说到妈妈就流泪。她觉得自己的梦很无能。
阿圆住院超过一年,那天她做梦,阿圆在笑,他爸爸叫她回家去,阿圆问“回我公公婆婆的家,还是回我们三里河的家呢?”
“不,回你自己的家,从哪里来就回哪个家”
“阿圆蹦蹦跳跳的跑远了”
这个梦,是痛梦。是沾了泥的杨花,再也飞不起来的梦。
阿圆走了。
后来,钱钟书也走了。她想起出发的前一天,她做的梦,她跟钱钟书说“你走得太快,我找不到你了”
古驿道,一步一步皆是离情。走得越远,越怕从此不见。
三里河的家,不是家了,成了另一个客栈。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再回顾她们一家人的“我们仨”,顿觉家庭搭伙过日子不外乎于此。年轻时他们追求自己的学业,追求更好的生活方式。也在一步一步学会爱人和被爱。
世人都惧离别,可正如杨绛所说“我们仨都没有虚度此生,因为是我们仨”。
我相信世间所有伟大的一切最终归于平凡,归于安定,归于泥土。
能如“我们仨”一般走一遭,也算不枉此行了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