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大概是每个人最孤独的时刻。
在每一个年末,我们不得不面对逝去的一年对自我做严肃的拷问。
旧的一年过得好不好?有没有偷懒,有没有敷衍,有没有自我欺骗?够不够认真,够不够勇敢,够不够竭尽所能?
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是感觉时间跑得飞快。
每次面对新的一年的到来,内心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心虚与惶恐。
彼得.德鲁克说,“时间是所有人的边界条件。”这个底线资源,如果被消耗于并不让你满意的地方,那么不可避免,你常常就会有时间的焦虑感与紧迫感。
连续几天,广州的阳光都非常好,阳光安安静静地从窗户照进来。相比起雾霾天,这样的天气确实让人心旷神怡。
午后坐在窗台上,楼下小区空地几乎没有人,偶尔有快递小哥进出穿梭,窗外树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附近建筑工地的敲打声摔碰声零星地轻微地传过来,显得周围更安静了。
常常有这样的好时刻。可以用来思考、阅读、或者只是安静地坐着。
孤独是人与人之间呼应的缺乏。而有时候,孤独又是必要的,用来放松。休息好了,才有精力继续与这个世界互动。
不可避免,还是要有一番总结与梳理,要不然,似乎无法对自己交代。好像只有条条框框一二三四梳理一遍,才不会感觉日子在迅即溜走时只散落一地的冰冷与无情,甚至,过去的遗憾和不足都能强行挽回一点似的。
当然,也只不过是自我安慰罢了。
能常常自省与总结当然是很好的事情。但是我们也得警惕一种危险,那就是过分的自省和增加的洞察并不会导致行为的改变,而是导致了对行为的辩解。也就是说,我们会倾向于合理化自己的行为,那会降低和减少我们改变的动力,顺便省去改变所需的能量消耗。
毕竟,说服自己容易得多,而改变却是很困难的。
元旦假期临时策划了一场短途旅行。在不同交通工具的辗转换乘之间,消耗掉那多余的恐慌与紧张。身体的移动替代了心灵的翻动,身动的旅程暂时遮盖了时间的流逝。很好的掩饰。
清晨的高铁上,窗外的风景迅速地变换,给我一种在时光中穿梭的幻觉。
列车与铁轨之间那有节奏的碰撞声更像是一种时间在行走的仪式,在每一个动静之间,时间试图展示各种证据来告诉人们,它并不是走得悄无声息。
它一直在通过各种细节提醒我们,“我又向前走了一寸,那么你有没有跟上呢?”
好像在跨年之际,启动一场出行,就像是,我们在企图夺回对时间把控的主动权。
列车上,邻座的一个男子在聚精会神地看电视剧(而且是哭哭啼啼大吵大闹的那一种),旁若无人地开着扬声器播放。我两次请他戴上耳机,但是他并没有接受,直接无视自己对别人造成的打扰,粗鲁而无礼。
就是这样,时间毫不留情地跨进了新的一年,有的人在过度自省,而有的人却永远肆无忌惮,完全放弃自我检讨。
到达了目的地小城,新年的气息铺面而来。呼应着小城的节奏,人顿时缓慢了下来。紧张的情绪开始松懈,僵硬的身体慢慢变得轻松。在人群的寒暄与觥筹交错之间,去融入,去沉浸,去参与,没什么好焦虑的。跟着节奏就好。
甚至还去到了乡下,假装捕鱼和摘菜,装得可以,掩饰的慌张。
所以,这场出行更像是一种逃离,是企图与时间对抗的一种努力。
那么,再过十几个小时,在这个新年的第一天早晨,我将在酒店的大床上醒来。在路上的感觉竟开始让人感到踏实,慌张与胆怯都在慢慢退去。
对!那种企图就像是,在时间溜走之前,我要率先出走。
对新的一年,突然没有特别的想法,也不想展望。那么,还是继续安静地生活,勤奋地学习,保持对生活的热情与渴望,能增加一点行动力就最好了。走更多的路,看更多的书,说更多的话,见更多的人。
2017,祝愿你经历真正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