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咪咪·贝尔德一直在收集父亲佩里·贝尔德的相关资料,因六岁时父亲从她的生活中消失,所以对于咪咪·贝尔德来说,关于父亲的一切都是模糊不清、难以感受的。直到1994年,咪咪·贝尔德五十六岁之际,她偶然得知几十年来竟有父亲的手稿被遗忘在某位家庭成员的车库内。于是她鼓足勇气翻阅这些稿纸,满纸文字皆是父亲血泪所铸,“地牢中的回响”,几个粗体大字带出了那久远的饱受痛苦与折磨的在精神病院生活的年代。
帆布拘束衣、厚重床单布、横向绷带、被冰水浸泡过的床单……罗列出来的这一系列事物并不是臆想中的困境之物,而是虽令人难以置信但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折磨。主人公佩里·贝尔德——曾取得哈佛医学院有史以来最高荣誉的皮肤科医生,因被诊断为患有狂躁型躁郁症,被迫住进了韦斯特伯勒州立精神病医院,绝望之时他写下了这些文字,我们才得以了解与病情相关的那段岁月。
躁郁症,又名双相情感障碍,是既有狂躁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精神心理疾病。大众往往对于该疾病存在偏见与误解,殊不知患者身在病中饱受苦难的折磨:“我成为一个自由的囚徒,面对问题却又无法还击。”
佩里试图从韦斯特伯勒州立医院逃跑过。虽然他的身体因穿越灌木丛而遍布乌青及擦伤,但是在走出森林,躺下休息之时,凝望空中繁星点点,他又一次感受到了自由与快乐。只是旁人眼中如此简单的一个动作——躺下看星星——此刻佩里心里都能感受到莫大的幸福。这便是他曾经说过的:“人心的憧憬会不断变化,而且难以捉摸。也许,只有在好运被夺走之后,我们才会开始珍惜,并试图努力将它赢回来。”
但是这逃脱后短暂的自由并没有持续多久,前路艰险、周遭尽是困境,许多事情也都早已不是原来那般模样。佩里终究还是被带往了韦斯特伯勒,他陷入了恍惚,震惊无以复加。
在这场与疾病的斗争中,佩里遭遇了流亡、失业、离婚、官司、逃亡、财务问题……他无时无刻不渴望自由、爱与希望,但是每天因疾病的折磨他就像随风飘摇的风筝,一会儿置于山巅一会儿跌落谷底,他在巅峰与深渊之间来回游荡,似处于冰与火的两极,在不稳定的情绪里匍匐前进。
关于佩里的故事讲完了,这段尘封已久的往事因其女儿的探寻得以从沉默中浮出水面,于是今日我们看到《自由的囚徒:哈佛医学天才的躁郁世界》这本书,深入地了解了佩里所经历过的苦痛,也深深地感悟到多给予他人关爱,多一些理解与换位思考,或许这世界会更温情美好。
我想到曾经参加过《奇葩大会》的刘可乐在节目上的一段演讲,就用此段总结作为本文的结尾吧:“我并不想讲什么苦难就是财富,我觉得痛苦本身没有什么好值得歌颂的。我觉得我们对痛苦的反思和反击那才是价值所在。当然可能我们到最后反击了之后,我们还只是生活的幸存者而已。这也是为什么我特别喜欢一个比喻是:人生就好像你手里捧着一盏水一样,然后你看着它一直在漏,你所做的只是能让它漏得慢一点而已。所以我承认我过不好这人生,我承认我可能所有的努力就只是完成了平凡的生活,或许这就是人生的意义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