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刚过,村子周边农田里的喷灌设施,像是收到了统一的命令,一起向外努力的喷洒,在阳光的折射下,产生了大量了彩虹,美丽壮观之极。但是守在自家的田埂旁的王大爷看上去不怎么高兴,抽着烟,黝黑的额头硬是挤出了一个深“川”。看着长势良好的庄稼,我走上前去不解的问到:大爷,庄稼这么肥,您老愁啥?大爷叹了口气说到,说了你们读书人也不懂,天天喊着发展科技,节约用水,注重环保,可经常干一些违反天理破坏环境的事。还不等我问,大爷接着说:“我正在为打深井的费用愁啊,现在基本3年左右就要往下延伸,不然地下水越来越少,井深度不够,庄稼怎么活,你看,这一片那么多灌溉井,地下水怎么够啊,以前家里用了几十年的水井也干涸了,只能换成自来水或者花钱打深井,人和牲畜的生活用水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还是以前好啊,雨季来的时候,从上游把河里的水引导村子和农田里面来,沟里池塘都补满水,多余的水又从下游流回河里,生活用水,家里的老井就解决了问题,农田用水,沟里的都用不完,只是偶尔干旱的时候,花钱买一点生产队机井的水即可满足.....”
听了大爷的话,我陷入了沉思,前几年,不知哪位不懂自然规律的专家说漫灌浪费水资源,鼓励大家节约用水,农业用水实行滴灌喷灌,结果呢,大家河水不用了,拦河坝也不允许建了,为了“保护”把河道建成景观工程。结果呢,现在的雨水通过沟渠和地面的硬化,快速流入河流直奔大海,雨季结束,河里也没水了。漫灌的水真的浪费了吗?其实,大部分都浸入到地下,补充了地下水,一部分蒸发到空气中,湿润空气,调节气候,促进局部地区气候循环,增加降雨量,剩余的部分又沿着低洼的地势回到河流的下游。同时,地下水充足,会形成地面泉眼,补充河流的水。地下的水只是暂时的储存,干旱少雨的时候,流出地表,滋润大地,这就是生态的良性循环,根本不存在浪费。
习近平总书记讲过“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生命躯体,有其自身发展演化的客观规律,具有自我调节、自我净化、自我恢复的能力。治愈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首先要充分尊重和顺应自然,给大自然休养生息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依靠自然的力量恢复生态系统平衡。”大爷的话,不就正好顺应了习总书记讲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时,脑子里突然响起一首儿歌“池塘里水满了,雨也停了,田边的稀泥里到处是泥鳅......”这是多和谐的场景、多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