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听了罗胖的《计划的用处》,深有同感。
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计划,
几乎所有人都做过计划,
然而有多少人明白计划的意义?
又有多少人真正懂得做计划?
一个著名的德国将领坦率地说,战前必须制定作战计划,但一旦开战,所有的计划也就作废了。
确实如此,计划赶不上变化。
即便如此,我们还是要做计划,为什么呢?罗胖说:
一、计划制定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统一上上下下的意志和决心,明确战略方向,盘清资源家底的过程。
二、计划是让临时应变者可以有一个资源框架可以利用。
三、计划形成一个个小型的执行模块。
关于第一点,我很赞同:
稻盛和夫曾说过一句话,大意是:
计划往往不一定能完成,但并不能因此而不制定计划。因为计划代表了我的意志和决心。
这种意志和决心,非常重要,大多数人是不能理解的。
关于第二点,我认为讲得不够透彻。计划之于应变,应如此描述:
计划本身创建一个上下所共识的思考维度,这就为所有人(无论是决策者还是执行者)的应变提供了一个价值参考,提供了一个价值依据,提供了一个价值坐标,应变也因此而变得从容和有效。
(还有一点,计划之于选择,降低了节点选择成本,有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过程选择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