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想到很多孩子在第一次接受缤纷多彩的社会时,总会发出许多“怎么可以这样子,这不是不合规矩嘛?”,“不是应该…”再面对各种似是而非的事物时,总无法理解这世间怎么会不是非黑即白呢?可其实“缤纷多彩”本就是常态。
孩子们自己总会说父母因为自己成绩不好觉得自己不够优秀,总说老师只根据学校规章制度区分好坏学生,在被各种评判标准定义时,开始说着不应该只有一种定义方式。其实这时候,孩子们就已经明白了这世间不应只是非黑即白,只是他们只把这种非黑即白放在定义自己身上。当评判其他人或其他事物时,却开始期待和希望世间就是非黑即白的。这也就是体现了,人这种生物同世间其他任何生物一样,从来都是最知道如何让自己趋利避害的,人们总是会优先做那些他们认为重要的事情,对于那些他们说着重要却始终没有去行动的事情,是因为这些事情的重要性本来就只是说给别人听的。
所以孔子说的那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真的是需要人人明白。自己不希望被这个世界用一个标准就定义了,那么我们也不应该只用一个标准去定义这个世界和世间万物。只有这样,那些用一个标准定义我们的人才会随之减少。也正是那句话“我们无法改变环境,但我们可以让自己成为喜欢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