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曼说唐·武则天

无字碑:在中国画中,留白是一种意境。碑上的留白岂不是远胜于心中留白。

她的才华和能力超越了时代所允许她发挥的范围。“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嫌榜中名”的鱼玄机,“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的李清照。时代和传统曾经让多少女杰扼腕叹息。然而,历史眷顾了武则天。皇皇盛唐,有着令人神往的宽容与开放,容得下更多的激情与梦想。武则天的勇气和智慧就在这样的环境下绽放。

究竟是怎样的巨手,传递着历史的雄奇与苍凉。

士农工商(投机取巧,穿鞋是两只鞋不能一个颜色)

孤例不为证

长孙皇后唐太宗喜欢女人的三项素质:

一.摆正位置,恪守妇道。表现欲不强,甘心做幕后英雄。

二.胸怀天下,善谋大事。有眼光,有胸怀,有办理政治事件的能力。

三.温柔敦厚,外柔内刚。曲谏。

凡人:机会到了抓不住。

强人:机会来了抓住他。

超人:不等待机会,创造机会,叩开命运之门。

进士(白衣公卿):别看现在是一介布衣,日后必然能平步青云。

感情有时候和出身、相貌没有直接、必然的联系,他和个人性格和魅力有关。

阎王好见 小鬼难缠。

唐代官员:三品以上穿紫,五品以上穿红,七品以上穿绿,九品以上穿青。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积极拥护和积极反对的都是少数,明哲保身,是大多数没有政治野心的人的选择。

李治和武则天利用手中的权柄,不断利用支持派,团结中间派,打击反对派。

士族子弟含着金钥匙出生,一生享受荣华富贵;而平民子弟无论怎么努力,也是难得到认可。正所谓“郁郁涧底松”,在地势上永远比不上“离离山上苗”。

科举制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别了不起的制度,它确定了选取人才的标准应该是评价一个人本身,而不是看他出身于什么样的家族。

要想出风头,就不怕吃苦头。

谁笑到最后,谁就笑得最好。

她对李治有忠有助,对孩子有慈有威,对李唐王室的本家优礼有加,对娘家则从不姑息。

后宫情报网救了她的命。

武则天肯于为百姓和中下级官员争权益,不仅使她赢得了最广泛的人心,而且奠定了她日后执政的坚实基础。所以我们说,武则天能当上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并不仅仅靠什么权谋术、厚黑学,真正靠的是这种政治家的广阔胸襟。此后,无论上层怎样风云变幻,心间始终寸草不惊,这就叫得民心者得天下。

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做得太绝。

越是原始的材料可信度越高,这是处理史料的一个基本原则。

她最擅长的就是跟踪调查,隐忍不发,捕捉战机。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一个政权要想稳定,必须有军队的支持。

政变胜利:准备充分,未雨绸缪。利用矛盾,争取支持。严格保密,迅速出手。

“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每临大事有静气”,有帝王气概。

英国谚语:过河途中不换马。中国兵法也很忌讳临阵换将。

武则天对小人的态度,用他们,但是并不欣赏他们,一旦用完,毫不留情。

漫漫人生路,步步有玄机。

暴力只能使人畏惧,绝不能使人信服。

统治者要想取得合法的统治权,不能光靠这些自我炒作,还需要天意和民心的支持。合法的统治者必然是天命所归,民心所向。

三让而后受之。

没有人能真的和传统决裂

她最善于在行动中随时抓住时机,调整战略。

毛泽东评价武则天: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

孔子说,仁、智、勇是三达德,能有这种品德的就是君子。

武则天用人原则,利用小人而信用君子。


后记:

人真是一种害怕孤独的生物。两千三百多年前,孟子质问梁惠王“独乐乐与人乐乐,熟乐”,梁惠王毫不犹豫地回答,“不若与人”。同样,当童话故事中的理发师知道国王长着驴耳朵的秘密后,他也无法容忍独享秘密的痛苦,到最后,哪怕是和一个树洞分享都会让他释然,让他快乐。我们这些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天职的老师又何尝不是如此?多年前,一位数学老师对我们全班同学说,你们学好了某定理多好啊,这样,放假回家,在火车上跟别人说起来,人家就知道你学过微积分了。当时我们都笑了,笑老师的迁腐。直到有一天,我自己也当了老师,我才终手明白,在老师的心中,哪怕在火车上,传道也是一种本能的快乐。

古人说,仓廉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我们有幸生活在一个仓廪渐实、衣食渐足的时代。当贫寒饥僅离我们远去,物质生活逐渐丰稳的时候,人们有了更高的精神追求。就像一个与滔天巨浪激烈搏斗过的水手,当他终于游上岸来,喘息甫定,恐怕在刹那间的恍惚中会问自己:“我是谁?我怎么会在这里?”那么,我们究竞是谁呢?我们究竞为什么以现在这种方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要想回答这样的问题,我们只能去探询历史。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与文化,永远是我们追踪与诉求的无尽宝藏。这恐怕就是近年来传统文化复兴的原因。一个正在崛起的民族,就像一棵正在生长的大树,只有把树根更深地扎进泥土,才能让树枝更高地伸向蓝天。

我们这些校园里的讲者有传道的本能,象牙塔外的人们也有着了解历史与文化的需要,而《百家讲坛》的主创人员说:我们就是要搭建一座连接学者和大众的桥梁。看起来,三方是一拍即合了,可是,当听众超越了朋友、学生的范围,而变成大众之后,我们这业习惯于在象牙塔里西对小众讲课的师者,不免要进行着或多或少的改变。而我们都有幸得到了者千在大众传媒方面具有专业素养、更具有敬业精神的高参的帮助,制片人万卫在百忙中给节日以关心和肯定,策划解如光以一个长者的身份给子亲切关怀,还有导演高虹、制片吴林,他们都为节目的大局定调把关。当然,我接触最多的还是张长虹、魏学来和兰培胜三位。就隋唐史的研究而言,当然我比他们更专业,但是,就如何才能让观众喜闻乐见而言,他们比我更专业。当我接受《百家讲坛》栏目的任务后,我的想法是“让人们快乐地学习”;而当我请教他们几位如何才能讲好时,听到的建议竟然也是“心里想着人民,这话听着幽默,却是真谛。正因为基本观念的一致,我们的合作才会像现在这样愉快而卓有成效。因为每次遇到小小的分歧,我们都会尊重对方的专业素质,追求“百虑而一致,殊途而同归”的妙境。

十年之前,我在洛阳的龙门石窟第一次瞻仰卢舍那大佛。佛的庄严与慈悲让我深深地震撼。据说,这尊佛是按照武则天的形象塑造的。这让我更多地思考武则天——这位空前绝后的一代女皇。破坏与建设、残忍与仁慈是那么矛盾地统一在她一个人身上。她是佛还是魔?抑或她什么都是?从她的经历推演出去 我们的传统文化又是如何呢?如果说它是严厉的.为什么会容忍武则天这样一位如此具有颠覆性的人物?如果说它是宽容的,为什么最终叉把这个离经叛道的女人约束进了传统之中?中华民族历史上辉煌灿烂的大唐盛世就是在这样的矛盾中徐徐展开。也许,就是这样永无休止的矛盾在推动着我们生生不息,前进不止。

今天,当我把这本《武则天》呈现给广大读者的时候,我也在心里祈祷,希望创造了武则天这样一位奇女子的伟大历史,能够赋予我们深刻的思为能力和深厚的宽容精神,帮助我们走向美好而和谐的未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