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预测31xx年的地球将迎来400年左右的高温。原因是一颗快速掠过的恒星带来的高温。高温带来的不适环境超过了几乎所有物种的生存温度。人类决定把自己冰冻起来,直到酷热消散。人们留下一批机器人决定醒来的时间。
人类冰冻后的第五十三年。
一个机器人在台上演讲会议稿。
所谓的会议稿,是被提前设定程序的机器人把主人提前设定的程序“念”出来,即通过特殊音频传播方式输入其他下属机器人的程序里。以及时更新和纠正机器人行为。
这是相安无事的第五十三个年头。
按人类之前设想,只要程序没有问题,而且杜绝所有外界能影响到机器人行为的因素,那事态就不会出错。机器人的寿命不定,取决于材料或内核损耗程度。而在这五十三年里已经有几个机器人度过了他们短短的一生。
巨大的冷藏库里,一具具冰冷的冻体在每一个小隔间里。
这里是一个地域的“行动分部”。世界各地都分布着这样的“分部”,每一个地点里冷藏着所有当地的生命体。如常的早会后,机器人D发现了异样。
眼前一列列机器人队列不像平常那样一丝不苟的整齐,而是有种快掩饰不住的杂乱。一个机器人走过,打了一个趔趄,还有的歪歪斜斜地好像快要摔倒。金属在地面摩擦的声音格外刺耳。当然,机器人不知道刺耳这种针对人类听力发明的描述词汇,它发现队列走过的声响的波动不同往常。
如果人类现在存活,可能会研究最终发现问题所在。可惜的是他们并没有给无生命体设置特定程序来研究这种问题的能力。即,机器人身体里的程序不包括如何“思考”的能力,除非是简单的对外界刺激的应对。而单一而特定的应对方法就成了一道鸿沟横跨在机器人进化的路上。
一种在新环境下快速繁衍的新型细菌在世界里泛滥。它们无孔不入,从每个角角落落寻找自己需要的供能物质。
机器人们发现了一个bug,那就是供他们更换的电池使用时间大大减少了。从十年到五年到三年到短短几个月再到少少几天。
是的,机器人们到了自己生存边缘,他们自己也发现了电池远远不够用到能唤醒主人的那一天。他们可能要比人类更快地死去了。悲哀的是,即使它们发现了这个问题也远远不能够解决,虽然它们自己并没有感到悲哀。
根据每个机器人身体里的程序,它们应该存活到执行完所有任务。所以电池使用时间的减少会让它们发现事情变得不对,甚至预测到可能的短命结局,但一样的程序让所有机器人的举动一模一样。
剩下的未使用的电池数量变得让人绝望,但不会让机器人绝望。
两个机器人同时向一块电池伸出了机器手。
机器人D和其他机器人有什么区别呢,它比其他机器人更见多识广。并不是看多了机器人一起工作执行任务的"见多识广”,而是见过不存在其他机器人生活甚至“想象”的场面——如果机器人会想象的话。
在它短短的前半生里,被一个家庭从机器人公寓——一个集中生产和兜售机器人的场所里购买。这里机器人的设定是一旦被购买程序即变更为服从主人的所有指令。像一条条温顺的金属小狗。和它一起被购买的还有另一个机器人E。它们有着一模一样的外形,如果说它们应该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E的贮存指令跟它的不一样?机器人是很容易察觉其他机器人的贮存指令的差异,从行动到对外界指令的反应。机器人D发现的机器人E的行动的与众不同,是它多余的行动和细微的反应。不适时的停顿,行动的节奏,不可能被写进程序的多余的行动。机器人E负责照顾家庭成员的日常生活,机器人D日常照顾后花园的植被。有一天,D在工作时”听见“门口传来无意义的噪音。这种噪音在它的程序里被解读成“主人的哭声”。程序设定的下一个行动是走到噪音处,于是它走到了门口。
十几岁的小男孩坐在门口的地上,书包被丢弃在不远处。机器人E伸出手,在旁边同龄小孩身上一推,那个小孩失去平衡摔倒。惊恐地看着E,发出同样的噪音。
这种噪音大到解锁了机器人D的下一个程序:报警。如果有成年家庭成员在场的话可能会制止它,可惜现在没有。
机器人D记忆里关于E的场景还剩下最后一个,它们一起被退回机器人公寓,D的贮存程序告诉它自己将会被格式化,而E,它抬头——
明亮大厅的中心出现一个黑色的深坑,D对这个地方很熟悉。它曾经无数次看见和自己同样的机器人被两个机器人抬起,扔进眼前的深坑。
如果机器人的贮存程序是它们的“灵魂”,那这个场面代表着“湮灭”。有一部分的程序被刻在它们的金属外壳上,检验贮存程序没有故障的话,机器人会面临“重塑”。
和之前不一样的是,被“重塑”的机器人一般是发生故障失去行动能力后,被送到这里检修。而眼前的事显然超出D对一般情况的理解,虽然它隐隐感觉到会发生什么。E站在大厅里离黑坑几米处,头部微微倾斜像是在思考——程序告诉D对应的人类动作。
D不知道E哪里出了问题,但正常机器人知道自己即将“湮灭”一定不会有人类思考的动作。机器人在这时候会做什么,D也不知道。
D看见管理员身边的小男孩嘴巴动了一下,然后E从黑坑边缘跳下。
在被格式化的时候,这一段记忆却没有在D的脑海湮灭。它用最后的电力,把关于E的记忆在心口处刻成了简短的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