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儿子的相处一直在动态变化,从期望到无奈,之后又寻找希望。这个过程中有我和老婆沟通效率不高、观念不一致、反复、坚持原则不够坚决有关。
之前我们有许多底线,坚决不允许突破,比如周一到周五不能用手机这个原则,这也是老师在家长会上反复强调和叮嘱的。
以往,儿子下午放学回家,我们都是盯着他做作业,逐项过,过程中每完成一项作业休息5分钟,一般都是他看书或者我陪他打闹、疯玩,就是在这样的情况还会鸡飞狗跳,经常完不成作业,影响睡觉,我和老婆也累的要死。期间儿子有许多次申请想用手机看看电视、动漫,我们是拒绝的。
什么时候开始改变的呢?
周末在儿子完成作业后,我们原则上是允许他可以用两小时手机的。然而就这样他也很难完成作业,许多时候都会拖到很晚才完成作业,又出现问题了,老婆担心太晚玩手机太兴奋影响睡眠,晚上九点后也是不能用手机的。结果就是怎么都用不了手机。因为这事儿子每周都崩溃,我们也崩溃的。
某一天儿子同我商量,将他使用手机的时间拆分,他做40分钟作业玩5分钟手机,(以往是不会同意的),这次我同意尝试,如果效率高就建立制度。结果还不错,从现在的角度来看,是解决我们困境的钥匙。
从落实40分钟学习(需要正确率和字迹工整),5分钟手机后,全家都和谐了。
过去:每天被老师留下,晚上11点前完不成作业,第二天还需提前起床补作业,正确率也不高,我们一家累的够呛。
现在(有两周了):放学准时回家,10点半前基本能完成作业,正确率有大幅提升,一家分工协作,不用盯,只需确认完成情况。
结论:很多时候,别人的方式或者老师的要求并不适合自家的情况,需要结合自身的问题和需求,建立规则,严格落实。伟人也讲过:“不管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